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巢湖北岸中东部水土迁移过程及规律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致谢第13-22页
第一章 前言第22-33页
   ·巢湖流域概况第22-25页
     ·自然环境特征第22-24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4-25页
   ·主要环境问题及研究进展第25-26页
   ·研究区的确定第26-30页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0-32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32-33页
第二章 水土迁移的研究进展第33-46页
   ·水土迁移的概念第33-34页
     ·土壤侵蚀第33页
     ·水土流失第33页
     ·水土迁移第33-34页
   ·坡面径流第34-39页
     ·坡面径流的形成第34-37页
     ·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征第37-39页
     ·细沟流水动力特征第39页
   ·坡面土壤侵蚀第39-43页
     ·土壤侵蚀方式第39-41页
     ·坡面土壤侵蚀模型第41-43页
   ·养分迁移第43-44页
     ·养分迁移过程第43-44页
     ·养分迁移模型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土壤侵蚀及土壤中氮磷时空变化特征第46-62页
   ·引言第46页
   ·研究方法第46-48页
     ·实验材料与样品采集第46-47页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第47-48页
   ·土壤中氮磷元素的时空变化第48-55页
     ·土壤中P元素含量的变化第48-50页
     ·土壤中N元素含量的变化第50-55页
   ·降雨前后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特征第55页
   ·降雨前后土壤中氮磷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第55-57页
   ·土壤粘粒与氮磷元素富集特征第57页
   ·土壤及N、P元素的迁移和估算第57-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土壤和流失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养分特征第62-74页
   ·引言第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田间实验方法第62-63页
     ·测试项目和分析方法第63页
   ·降雨前后土壤与流失泥沙的颗粒组成变化第63-67页
     ·降雨前后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第63-64页
     ·流失泥沙的颗粒组成变化第64-67页
   ·降雨期间养分迁移特征第67-70页
     ·降雨前后田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第67-68页
     ·径流中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第68-69页
     ·流失泥沙中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第69-70页
   ·迁移养分的相关性分析第70-72页
     ·不同养分之间的关系第70-71页
     ·养分迁移与颗粒组成的关系第71页
     ·流失泥沙粘粒富集及养分富集特征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坡面产流产泥沙与养分迁移过程分析第74-98页
   ·引言第74-75页
   ·研究方法第75-76页
     ·实验设计第75-76页
     ·测定和分析方法第76页
   ·坡面产流过程第76-82页
     ·坡面降雨入渗分析第76-77页
     ·坡面产流理论分析第77-78页
     ·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产流的影响第78-79页
     ·降雨强度对产流的影响第79-80页
     ·坡面坡度对产流的影响第80-81页
     ·土壤类型对产流的影响第81-82页
     ·坡面径流模型第82页
   ·坡面产泥沙过程第82-89页
     ·坡面产泥沙的动力学分析第82-84页
     ·降雨强度对产泥沙的影响第84-86页
     ·坡面坡度对产泥沙的影响第86-87页
     ·坡面径流与产泥沙的关系第87-88页
     ·坡面产泥沙模型第88-89页
   ·坡面养分迁移过程第89-96页
     ·养分迁移机理分析第89页
     ·径流中养分迁移特征第89-90页
     ·泥沙中养分迁移特征第90-92页
     ·养分迁移量与径流量和泥沙迁移量的关系第92-94页
     ·径流中养分与泥沙中养分含量的关系第94-95页
     ·养分迁移过程中的富集特征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水土迁移量和养分迁移量预测第98-110页
   ·引言第98页
   ·材料与方法第98-99页
     ·研究区概况第98-99页
     ·研究方法第99页
   ·年径流量的计算第99-102页
     ·SCS模型的基本原理第99-100页
     ·相关参数的确定第100-101页
     ·计算结果第101-102页
   ·土壤侵蚀量估算第102-106页
     ·USLE模型估算第102-105页
     ·侵蚀针法估算第105-106页
     ·USLE模型与侵蚀针法预测比较第106页
   ·养分流失量预测第106-109页
     ·养分流失模型预测原理第106-107页
     ·养分流失模型中参数的确定第107-108页
     ·养分流失量的预测结果第108页
     ·养分流失对巢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水土迁移的防控和治理第110-119页
   ·引言第110页
   ·水土迁移的防控与治理第110-118页
     ·低山丘陵区第110-113页
     ·丘岗地区第113-115页
     ·冲积平原区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19-121页
   ·主要结论第119-120页
   ·讨论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经历及发表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门户的港口企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下一篇:广州港集团信息系统数据与应用集成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