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概述 | 第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对北京奥运会标识创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对北京奥运会标识文化内涵的研究 | 第17页 |
·对符号学理论的阐释 | 第17-20页 |
·符号的分类 | 第18-19页 |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 第18页 |
·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 | 第18页 |
·符号在媒介中的运用 | 第18-19页 |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 第19页 |
·符号的外延与内涵 | 第19-20页 |
·符号的外延 | 第19页 |
·符号的内涵 | 第19-20页 |
·规约符号 | 第20页 |
·当前体育相关符号学文章 | 第20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0-45页 |
·北京奥运会对外传播标识的概念和内容 | 第20-21页 |
·特殊的文化符号——"奥运"和"奥运标识" | 第21-27页 |
·"奥运"符号的内涵与外延 | 第22-23页 |
·三大标识的产生及演变 | 第23-27页 |
·奥运"吉祥物"的产生及演变 | 第23-24页 |
·奥运会会徽的产生及演变 | 第24-25页 |
·奥运火炬的产生及演变 | 第25-27页 |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北京奥运会三大标识的文化意义解读 | 第27-38页 |
·民俗符号对传统文化的展示 | 第28-35页 |
·"福娃"体现出的传统文化 | 第28-30页 |
·会徽体现出的传统文化 | 第30-33页 |
·火炬体现出的传统文化 | 第33-35页 |
·文字符号对情感表达的补充 | 第35-38页 |
·"福娃"中的谐音彩头 | 第35-36页 |
·主题口号使会徽更加完美 | 第36-37页 |
·祥云照和谐 | 第37-38页 |
·释码差异的消融——规约符号在三大标识中的运用 | 第38-41页 |
·数字符号表现为数字"5"的使用 | 第39页 |
·色彩符号的使用 | 第39-41页 |
·符号功能的延伸——三大标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第41-45页 |
·对自身文化的阐释与表达 | 第41-42页 |
·对人们认识的塑造与修正 | 第42-44页 |
·对共有文化观念的唤醒与交流 | 第44-4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5-48页 |
·有民族特色的标识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 第45-46页 |
·运用符号学理论加创新是我国标识设计与国际接轨的最好途径 | 第46-47页 |
·产业化使奥运标识对外传播如虎添翼 | 第47-48页 |
·建议 | 第48-49页 |
6 致谢 | 第49-51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8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