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8页 |
| ·林木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概况 | 第8-9页 |
| ·林木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 第8-9页 |
| ·林木光合作用研究展望 | 第9页 |
| ·环境因子对林木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9-12页 |
| ·大气CO_2 浓度对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9-10页 |
| ·光照强度对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 ·稳态光响应特性 | 第10-11页 |
| ·净光合速率对猝发性连续强光照的动态响应 | 第11页 |
| ·土壤水分对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 ·植物蒸腾作用与影响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 | 第12-15页 |
| ·气孔调节的影响 | 第13-14页 |
| ·非气孔调控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内涵与研究尺度 | 第15页 |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 | 第16-17页 |
|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展望 | 第17-18页 |
| 2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研究区概况 | 第18-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试验布设 | 第18-19页 |
| ·试验观测方法 | 第19-20页 |
| ·气象要素 | 第19页 |
| ·盆栽苗木土壤含水量 | 第19页 |
| ·日过程的观测 | 第19-20页 |
| ·光响应的观测 | 第20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0页 |
|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4页 |
| ·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 第21-22页 |
| ·研究物种背景 | 第22-24页 |
| 3 不同水分条件下苗木光合生理参数的日过程 | 第24-32页 |
| ·三种苗木净光合速率的日过程 | 第24-25页 |
| ·三种灌木气孔限制值和胞间CO_2 浓度的日变化 | 第25-27页 |
| ·三种灌木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第27-28页 |
| ·三种灌木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 第28-29页 |
| ·三种灌木的萎蔫系数及耗水指数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4 光辐射强度对苗木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2-42页 |
| ·光辐射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2-36页 |
| ·光辐射强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光辐射强度对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光辐射强度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5 土壤水分对苗木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2-52页 |
| ·光合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3-45页 |
| ·蒸腾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5-47页 |
| ·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第47-49页 |
| ·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土壤水分条件 | 第49页 |
| ·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6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 ·土壤水分与林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关系是判断林分水分供给状况的依据 | 第52-53页 |
| ·林木光合特性光响应和日过程的研究是确定林木较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强光胁迫的依据 | 第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