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14-15页 |
2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 第15-16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 第15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 | 第15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15-16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 第16页 |
·投融资的概念 | 第16-18页 |
·投资 | 第16-17页 |
·融资 | 第17-18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公共物品生产理论 | 第18页 |
·城市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 第18-19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项目分类理论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3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模式 | 第21-24页 |
·日本模式 | 第21页 |
·韩国模式 | 第21-22页 |
·法国模式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4 国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构建及运行模式 | 第24-31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含义 | 第24-25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时代背景 | 第25-26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必要性 | 第26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职能 | 第26-27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模式 | 第27-29页 |
·政府投融资金平台的积极意义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5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31-38页 |
·城市基础设施拥有量快速增长 | 第31页 |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 | 第31-32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 | 第32-33页 |
·城市基础设施各行业发展速度差异明显 | 第33-34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 | 第34-36页 |
·城市基础设施未来投融资压力巨大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6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构建 | 第38-43页 |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成立背景 | 第38页 |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定位和主要职能 | 第38-39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 | 第39-42页 |
·公司化运作 | 第39-40页 |
·资本金来源 | 第40页 |
·投资领域 | 第40-41页 |
·经营风险防范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7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运行模式 | 第43-59页 |
·贷款融资 | 第43页 |
·集中区县信用 | 第43-45页 |
·“八小时重庆”工程案例 | 第44-45页 |
·集中区县信用模式分析 | 第45页 |
·土地储备 | 第45-48页 |
·土地储备模式分析 | 第45-46页 |
·地产集团土地储备分析 | 第46-48页 |
·土地换项目 | 第48-49页 |
·黔江机场案例 | 第48-49页 |
·土地换项目模式分析 | 第49页 |
·股权信托 | 第49-51页 |
·渝涪高速股权信托 | 第50页 |
·股权信托融资模式分析 | 第50-51页 |
·引入国外资本 | 第51页 |
·金融机构市场化介入 | 第51-53页 |
·发行企业债券 | 第51-53页 |
·股票融资 | 第53页 |
·特许权经营方式融资 | 第53-55页 |
·BOT模式 | 第53页 |
·BOT模式案例 | 第53-55页 |
·投融资平台运行的关键环节 | 第55-56页 |
·决策权下放 | 第55页 |
·投融资公司运行能力的提升 | 第55-56页 |
·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创新 | 第56页 |
·重庆模式的借鉴意义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8 完善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运行模式的建议 | 第59-69页 |
·政府加强对投资集团的管理 | 第59-60页 |
·政府对投资集团的绩效考评 | 第59页 |
·改善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收费水平 | 第59-60页 |
·完善政府对投资集团的支持政策 | 第60页 |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 第60页 |
·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 第60-63页 |
·土地储备制度风险分析 | 第60-62页 |
·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 | 第62-63页 |
·引导民间资本间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 第63-65页 |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必要性 | 第63页 |
·十大投资集团的垄断地位 | 第63-64页 |
·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现状 | 第64页 |
·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措施 | 第64-65页 |
·推进投资集团市场化 | 第65-68页 |
·决策过程的前移 | 第65-66页 |
·建立合理的投资退出机制 | 第66页 |
·积极扩大证券融资 | 第66-67页 |
·继续发展信贷融资 | 第67页 |
·推行设备融资租赁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9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