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社会转型时期的法治建设规律 | 第12-21页 |
一 | 第12-13页 |
二 | 第13-17页 |
三 | 第17-21页 |
第一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1-40页 |
第一节 初民社会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与实践 | 第21-26页 |
一、波斯纳的"荷马版的最低限度国家" | 第21-23页 |
二、李斯特的三分"刑法史" | 第23-24页 |
三、梅因的"古代法" | 第24-26页 |
四、《汉穆拉比法典》与被害人补偿思想的萌芽 | 第26页 |
第二节 中世纪前后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与实践 | 第26-31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 | 第27-28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 | 第28-29页 |
三、中华帝国的情境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近代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发展 | 第31-36页 |
一、边沁的"公费辅助补偿" | 第32页 |
二、加罗法洛的"刑罚体系" | 第32-33页 |
三、菲利的"犯罪社会学" | 第33-34页 |
四、被害人学的发展与刑事被害补偿 | 第34-36页 |
第四节 中西方刑事被害人补偿差异的文化解读 | 第36-40页 |
第二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学说和价值分析 | 第40-53页 |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学说 | 第40-46页 |
一、国家责任一国家替代责任说 | 第40-41页 |
二、社会福利说 | 第41页 |
三、社会保险说 | 第41-42页 |
四、宿命—公共援助说 | 第42页 |
五、诉讼参与说 | 第42页 |
六、政治利益—司法改革说 | 第42-43页 |
七、各种学说评述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46-53页 |
一、法的价值概说 | 第46-47页 |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 | 第47-53页 |
第三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例考察 | 第53-68页 |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域外比较分析 | 第53-60页 |
一、刑事被害补偿制度的对象及犯罪类型 | 第53-55页 |
二、刑事被害补偿的范围及补偿标准 | 第55-57页 |
三、刑事被害补偿金的来源及运用 | 第57-58页 |
四、刑事被害补偿的裁定机构及裁定程序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被害人补偿制度 | 第60-64页 |
一、香港特区《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 | 第60-62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犯罪被害人保护法》 | 第62-64页 |
第三节 国际及区域范围内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最新进展 | 第64-68页 |
第四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 | 第68-82页 |
第一节 宪法原则的性质、功能与效力 | 第68-70页 |
第二节 国家补偿的基本类型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 第70-73页 |
一、国家合法侵害(行为)补偿 | 第71页 |
二、国家公务受益补偿 | 第71页 |
三、衡平补偿 | 第71-72页 |
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类型界定 | 第72-73页 |
第三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 | 第73-82页 |
一、人权保障原则 | 第73-75页 |
二、社会保障原则 | 第75-76页 |
三、法治原则 | 第76-80页 |
四、社会转型之宪法规范与社会冲突之解决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82-102页 |
第一节 方法论的确立:制度变迁理论 | 第82-87页 |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说 | 第82-83页 |
二、立法的成本结构分析原理 | 第83-86页 |
三、立法的收益结构分析原理 | 第86-87页 |
第二节 国家补偿制度之成本收益分析 | 第87-102页 |
一、成本分析 | 第87-97页 |
二、预期收益 | 第97-102页 |
第六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102-122页 |
第一节 制定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的理念 | 第102-106页 |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106-108页 |
一、弘扬公平正义原则 | 第106-107页 |
二、有条件取得补偿原则 | 第107页 |
三、以赔偿为主、以补偿为辅的原则 | 第107-108页 |
四、正当程序原则 | 第108页 |
第三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立法设计 | 第108-120页 |
一、补偿的范围、对象与条件 | 第109-112页 |
二、补偿方式、标准 | 第112-113页 |
三、补偿资金的来源与管理 | 第113-114页 |
四、补偿机构的设置 | 第114-117页 |
五、补偿程序 | 第117-120页 |
第四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评估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 第122-134页 |
第一节 国家补偿与刑事赔偿 | 第122-125页 |
第二节 国家补偿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第125-129页 |
第三节 恢复性司法与刑事损害赔偿 | 第129-134页 |
结语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3页 |
附录1 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 | 第143-146页 |
附录2 2001年英国刑事伤害补偿方案 | 第146-162页 |
附录3 德国暴力行为被害人赔偿法 | 第162-168页 |
附录4 日本犯罪被害人等给付金支给法 | 第168-172页 |
附录5 荷兰暴力犯罪补偿基金会临时设置法 | 第172-176页 |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 | 第176-188页 |
附录7 我国台湾地区犯罪被害人保护法 | 第188-193页 |
附录8 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的议案 | 第193-203页 |
附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草案)(建议稿) | 第203-2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学术活动 | 第208-209页 |
后记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