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7-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3、创新点 | 第9-10页 |
4、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第一节 Edward T.hall的文化理论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理论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香港的黑色电影研究 | 第15-23页 |
第一节 香港黑色电影的定义和特点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香港黑帮电影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香港黑色电影的代表 | 第17-21页 |
一、吴宇森的英雄片 | 第17-19页 |
二、杜琪峰的黑色电影 | 第19-21页 |
第四节、香港黑色电影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英雄本色》和《无籍者》的比较 | 第23-44页 |
第一节 情节 | 第23-25页 |
一、《英雄本色》分析 | 第23-24页 |
二、《无籍者》的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主题 | 第25-29页 |
一、《英雄本色》——侠义之情 | 第25-27页 |
二、《无籍者》——政治色彩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拍摄手法 | 第29-32页 |
第四节 人物的比较 | 第32-37页 |
第五节 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一、文化背景的比较 | 第37-40页 |
二、韩国电影背景 | 第40-42页 |
三、香港电影对韩国的影响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电影翻拍的意义 | 第44-47页 |
第一节 电影翻拍的趋势 | 第44页 |
第二节 翻拍电影的意义 | 第44-47页 |
一、积极影响 | 第44-45页 |
二、消极影响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谢辞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