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 岩溶作用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岩溶作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区生态环境及岩溶作用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与试验情况 | 第20-26页 |
1 研究区的选择 | 第20页 |
2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 第20-22页 |
·地理区位及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土壤发育概况 | 第21页 |
·地质地貌背景 | 第21-22页 |
3 试片溶蚀试验及土壤取样情况 | 第22-26页 |
·野外岩溶作用试验 | 第22-23页 |
·土壤剖面取样和实验情况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土壤剖面及岩溶作用观测结果 | 第26-54页 |
1 两泉区土壤剖面理化特征 | 第26-35页 |
·土壤剖面化学元素特征 | 第26-27页 |
·土壤剖面基本理化性质 | 第27-35页 |
2 土壤剖面CO_2含量 | 第35-38页 |
·土壤剖面CO_2含量垂直性特征 | 第36-37页 |
·土壤剖面CO_2含量地域性特征 | 第37页 |
·土壤剖面CO_2年均含量 | 第37-38页 |
3 两泉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观测结果 | 第38-54页 |
·两泉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雨季岩溶作用 | 第38-43页 |
·两泉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旱季岩溶作用 | 第43-47页 |
·两泉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雨季和旱季岩溶作用对比 | 第47-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78页 |
1 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 第54-63页 |
·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迁移与富集 | 第54-55页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特征及差异 | 第55-63页 |
2 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 第63-73页 |
·各地与研究区溶蚀速度观测成果 | 第63-65页 |
·研究区岩溶速率与土壤基本物理性质 | 第65-68页 |
·岩溶速率与土壤剖面CO_2浓度 | 第68-70页 |
·岩溶速率与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 | 第70-71页 |
·岩溶速率与土壤剖面pH值 | 第71-73页 |
3 研究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岩溶作用的环境意义 | 第73-78页 |
·岩溶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信息 | 第73页 |
·研究区岩溶作用的环境意义 | 第73-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 第78-84页 |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岩溶作用的差异性 | 第78-80页 |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差异 | 第80-81页 |
3 研究区岩溶作用的环境意义 | 第81-82页 |
4 几点认识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部分野外照片 | 第90-94页 |
后记 | 第94-9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和课题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