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聚合物混凝土论文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应力相关性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8页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主要意义第8-9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第9-19页
     ·聚合物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第10-14页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第14-19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应力特性研究现状第19-26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9-23页
     ·混凝土声-应力特性研究现状第23-25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应力特性研究现状第25-26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第26-28页
第二章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应力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8-52页
   ·引言第28页
   ·弹性固体中的超声波第28-33页
     ·超声波的传播和波型第28-31页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第31-32页
     ·超声波在弹性固体中的波动方程第32-33页
   ·超声波应力检测的理论基础第33-37页
     ·声弹性理论第33-35页
     ·超声波波速与应力的关系第35-37页
   ·普通水泥混凝土材料声脉冲速度影响因素分析第37-42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材料声脉冲速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2-51页
     ·聚合物结构类型和改性常用聚合物第42-44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过程第44-46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内部结构微观形貌分析第46-50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速影响因素分析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应力相关性试验研究第52-78页
   ·引言第52页
   ·室内试验方案设计第52-53页
   ·试验用原材料第53-56页
     ·配制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基质材料第53-54页
     ·配制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材料第54-56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微量样品试配试验第56-58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试件的配制第58-73页
     ·主要以聚合物乳液改性的试件配合比设计第58-60页
     ·主要以环氧树脂改性的试件配合比设计第60-63页
     ·主要以外加剂和外掺料改性的试件配合比设计第63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试件实物图第63-73页
   ·试验仪器和测试方法第73-77页
     ·试验设备与注意事项第73-74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试件的超声波测试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第78-100页
   ·引言第78页
   ·傅立叶变换与声波信号处理第78-81页
     ·傅立叶变换第78-79页
     ·声波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分析第79-81页
   ·小波变换理论与声波信号处理第81-88页
     ·小波变换理论的提出第81页
     ·小波与小波变换第81-83页
     ·离散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第83-86页
     ·声波信号的小波分析第86-88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材料声学参数随应力的变化规律第88-97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波基本参数与应力的相关性第89页
     ·原始信号波谱参数与应力的相关性第89-92页
     ·小波变换下不同频带信号波谱参数与应力的相关性第92-96页
     ·声-应力敏感参数的确定第96-97页
   ·混凝土工作应力声测技术软件简介第97-99页
     ·软件概述第97页
     ·软件设计思想第97-98页
     ·软件系统界面设计与介绍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声-应力相关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第100-137页
   ·引言第100页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声-应力敏感性分析第100-103页
   ·聚合物乳液对混凝土声-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分析第103-116页
   ·环氧树脂对混凝土声-应力相关性的影响分析第116-124页
   ·外加剂和外掺料对混凝土声-应力相关性的影响分析第124-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37-139页
   ·试验研究结论第137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误工排序问题
下一篇:重组hAG(K1-3)在胃癌基因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