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10页 |
1、引言 | 第10-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荒漠草地的研究现状 | 第14-30页 |
·荒漠草地的植被退化特征研究 | 第14-22页 |
·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的环境特征研究 | 第22-26页 |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26-30页 |
·国内外荒漠草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2、研究区概况 | 第32-38页 |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32页 |
·地质、地貌 | 第32-33页 |
·地质 | 第32-33页 |
·地貌 | 第33页 |
·气候 | 第33-34页 |
·土壤 | 第34页 |
·水文 | 第34-36页 |
·地表水 | 第34-35页 |
·地下水 | 第35-36页 |
·植被 | 第36-37页 |
·人工植被 | 第36页 |
·自然植被 | 第36-37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7-38页 |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8-49页 |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研究步骤和方法 | 第40-41页 |
·研究步骤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样品分析 | 第41-43页 |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 第41-43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43页 |
·土壤样品、植物样品和水样的分析 | 第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49页 |
·荒漠草地和植物群落面积 | 第43-44页 |
·群落物种数量组成 | 第44页 |
·群落中的优势种群 | 第44-46页 |
·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46-47页 |
·生活型 | 第47-48页 |
·优势种群动态 | 第48-49页 |
4、民勤荒漠草地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特征研究 | 第49-61页 |
·民勤荒漠草地主要草地类型 | 第49-54页 |
·砾质荒漠草地 | 第50-52页 |
·沙质荒漠草地 | 第52-53页 |
·盐渍化荒漠草地 | 第53-54页 |
·民勤荒漠草地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 | 第54-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5、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 第61-83页 |
·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 | 第61-64页 |
·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及其分布格局 | 第64-69页 |
·群落中的优势种群 | 第64-66页 |
·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66-69页 |
·群落多样性研究 | 第69-71页 |
·群落外貌特征 | 第71-81页 |
·膜果麻黄群落外貌特征 | 第71-72页 |
·绵刺群落外貌特征 | 第72-73页 |
·红砂群落外貌特征 | 第73-74页 |
·猫头刺群落外貌特征 | 第74-76页 |
·盐爪爪群落外貌特征 | 第76-77页 |
·柠条群落外貌特征 | 第77-78页 |
·芦苇群落外貌特征 | 第78-79页 |
·木霸王群落外貌特征 | 第79-80页 |
·白刺群落外貌特征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6、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群动态研究 | 第83-94页 |
·膜果麻黄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83-84页 |
·盐爪爪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84-85页 |
·柠条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85-86页 |
·猫头刺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86-87页 |
·木霸王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87-89页 |
·白刺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89-90页 |
·绵刺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90-91页 |
·红砂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动态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7、结论和建议 | 第94-97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建议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1页 |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植物名录(中文名—拉丁名对照) | 第111-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114页 |
导师简介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