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引言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21-55页 |
一、芦荟研究进展 | 第21-32页 |
1 芦荟的种类 | 第21-22页 |
2 芦荟的历史 | 第22-23页 |
3 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23-25页 |
4 芦荟的主要功效 | 第25-32页 |
二、芦荟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 第32-40页 |
1 免疫调节作用 | 第32页 |
2 抗肿瘤作用 | 第32-33页 |
3 抗辐射作用 | 第33页 |
4 保肝作用 | 第33-34页 |
5 创伤愈合作用 | 第34页 |
6 抗炎、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 第34页 |
7 降血糖作用 | 第34-35页 |
8 其他作用 | 第35页 |
9 结语 | 第35-40页 |
三、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 第40-46页 |
1 肝炎病毒 | 第40-41页 |
2 肝硬化 | 第41页 |
3 黄曲霉素 | 第41页 |
4 饮水污染 | 第41页 |
5 肝吸虫 | 第41-42页 |
6 幽门螺杆菌 | 第42页 |
7 饮酒和吸烟 | 第42页 |
8 遗传因素 | 第42-43页 |
9 糖尿病 | 第43页 |
10 结论 | 第43-46页 |
四、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 第46-55页 |
1 辨证论治研究 | 第46页 |
2 中医治法研究 | 第46-47页 |
3 中药外治研究 | 第47-48页 |
4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研究 | 第48页 |
5 中药复方研究 | 第48-49页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 第49-50页 |
7 讨论 | 第50-55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55-89页 |
第一部分 芦荟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 第55-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1 材料 | 第55-56页 |
·药物 | 第55页 |
·试剂 | 第55-56页 |
·仪器 | 第56页 |
2 方法 | 第56-58页 |
·芦荟凝胶冻干粉中总糖的测定 | 第56-57页 |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6页 |
·蒽酮试剂的配制 | 第56页 |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56页 |
·总糖的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芦荟凝胶冻干粉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 | 第57页 |
·芦荟粗多糖的分离 | 第57页 |
·芦荟粗多糖的纯化 | 第57页 |
·芦荟多糖含量测定 | 第57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57-58页 |
·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的配制 | 第57页 |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7-58页 |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58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统计方法 | 第58页 |
结果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二部分 芦荟多糖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HepG2生长的影响 | 第61-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1 材料 | 第61-62页 |
·药物 | 第61页 |
·试剂 | 第61-62页 |
·仪器 | 第62页 |
·其它 | 第62页 |
2 方法 | 第62-64页 |
·PBMC的原代培养 | 第62-63页 |
·PBMC的分离制备 | 第62页 |
·PBMC生长曲线测定 | 第62页 |
·PBMC活力检测 | 第62-63页 |
·芦荟多糖对PBMC生长的影响 | 第63页 |
·芦荟多糖对HepG2生长的影响 | 第63-64页 |
·HepG2细胞的解冻和培养 | 第63页 |
·HepG2细胞的冷冻保存 | 第63页 |
·HepG2细胞的传代 | 第63-64页 |
·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生长趋势 | 第64页 |
·MTT法测定芦荟多糖对HepG2生长的影响 | 第64页 |
·统计方法 | 第64页 |
结果 | 第64-67页 |
1 PBMC原代培养 | 第64页 |
2 PBMC生长趋势 | 第64页 |
3 HepG2生长趋势 | 第64-65页 |
4 芦荟多糖对PBMC生长的影响 | 第65-66页 |
5 芦荟多糖对HepG2生长的影响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第三部分 芦荟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第69-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1 材料 | 第70-71页 |
·药物 | 第70页 |
·试剂 | 第70页 |
·仪器 | 第70-71页 |
·其它 | 第71页 |
2 方法 | 第71-73页 |
·AP11单独及联合Anti-CD3McAb、rhIL-2干预的PBMC对HepG2生长的影响 | 第71-72页 |
·效应细胞PBMC的诱导制备及分组 | 第71页 |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PBMC形态特点 | 第71页 |
·AP及其联合Anti-CD3McAb与rhIL-2对PBMC生长的影响 | 第71页 |
·MTT法观察效应细胞上清液对靶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71-72页 |
·MTT法观察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生长及其形态的影响 | 第72页 |
·AP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第72-73页 |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 | 第72页 |
·TNF-α、IFN-γ和AKP的测定 | 第72-73页 |
·芦荟多糖AP11单独或联合Anti-CDMcAb、rIL-2对PBMC FasL表达的影响 | 第73页 |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HepG2 Fas表达的影响 | 第73页 |
·统计方法 | 第73页 |
结果 | 第73-77页 |
1 PBMC在光镜下的形态特点 | 第73-74页 |
2 AP11及其联合Anti-CD3McAb与rhIL-2对PBMC生长的影响 | 第74页 |
3 MTT法观察效应细胞上清液对靶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74页 |
4 MTT法观察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生长及其形态的影响 | 第74-75页 |
5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6 TNF-α、IFN-γ和AKP的测定 | 第76-77页 |
·芦荟多糖对PBMC上清中IFN-γ水平的影响 | 第76页 |
·芦荟多糖对PBMC上清中TNF-α水平的影响 | 第76页 |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HepG2上清中IFN-γ水平的影响 | 第76-77页 |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HepG2上清中TNF-α水平的影响 | 第77页 |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HepG2上清中AKP水平的影响 | 第77页 |
7 Fas/FasL的测定 | 第77页 |
·芦荟多糖对PBMC FasL表达的影响 | 第77页 |
·效应细胞对HepG2 Fas表达的影响 | 第77页 |
讨论 | 第77-83页 |
1 芦荟多糖对PBMC生长的影响 | 第77-78页 |
2 芦荟多糖干预的PBMC效应细胞及其上清液对HepG2生长的影响 | 第78页 |
3 芦荟多糖干预的PBMC效应细胞对HepG2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 | 第78-79页 |
4 芦荟多糖对PBMC分泌IFN-γ的影响 | 第79页 |
5 芦荟多糖对细胞因子TNF-α的影响 | 第79-80页 |
6 芦荟多糖干预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HepG2 AKP水平的影响 | 第80页 |
7 芦荟多糖对效应细胞FasL与靶细胞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0-83页 |
第四部分 PHCC原代培养及AP11、自体PBMC对其影响的探讨 | 第83-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1 材料 | 第84页 |
·药物 | 第84页 |
·试剂 | 第84页 |
·仪器 | 第84页 |
·其它 | 第84页 |
2 方法 | 第84-86页 |
·人PBMC分离制备 | 第84页 |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细胞的制备 | 第84-85页 |
·取材 | 第85页 |
·初步处理 | 第85页 |
·原代肝癌细胞分离及分组培养 | 第85页 |
·芦荟多糖对原代培养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85页 |
·同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85页 |
·统计方法 | 第85-86页 |
结果 | 第86-87页 |
1 肝癌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86页 |
2 原代肝癌细胞形态学研究 | 第86页 |
3 芦荟多糖对原代培养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86页 |
4 芦荟多糖对原代培养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89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89-91页 |
一、结论 | 第89页 |
二、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89-90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附录 | 第93-10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