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研究缘起 | 第15-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校本课程开发 | 第17页 |
·教师自我效能感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国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国内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3-24页 |
·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来看 | 第23页 |
·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法来看 | 第23页 |
·从有关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关系的研究内容来看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关于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与检验 | 第24-34页 |
·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维度分析 | 第24-26页 |
·环境分析效能感 | 第24页 |
·决策参与效能感 | 第24-25页 |
·获得支持效能感 | 第25页 |
·资源开发效能感 | 第25页 |
·课程开发效能感 | 第25页 |
·困难克服效能感 | 第25-26页 |
·初测问卷的设计及正式问卷的确定 | 第26-27页 |
·各地区调查基本情况 | 第27页 |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27-33页 |
·因子分析 | 第27-31页 |
·信度检验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2页 |
·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基本情况分析 | 第34-36页 |
·整体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地区差异分析 | 第35-36页 |
·性别、所教年级、现有学历、职称等因素之间差异不显著 | 第36-39页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36页 |
·所教年级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学历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职称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担任职务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39-40页 |
·培训和听说成功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0-41页 |
·学校支持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1-43页 |
·校本课程开发信念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3-45页 |
·认为“有必要”的理由 | 第44-45页 |
·认为“没必要”的理由 | 第45页 |
·成功信心与归因方式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5-48页 |
·成功信心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5-46页 |
·归因方式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6-48页 |
·职业倦怠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8-51页 |
·生物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48-49页 |
·职业倦怠对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第52-5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概念及其评价维度 | 第52页 |
·中学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现状 | 第52-53页 |
·中学生物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第53-55页 |
·建议 | 第55-59页 |
·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要落到实处 | 第55-56页 |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 第56-57页 |
·注重培训的实效性,树立正确的效能信念 | 第57页 |
·提倡教师研究,缓解职业倦怠 | 第57页 |
·以校为本,鼓励多层次开发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1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生物教师调查问卷(初测) | 第64-67页 |
附录2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生物教师调查问卷(正式调查) | 第67-69页 |
附录3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生物教师自我效能感评价问卷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