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灾害恢复力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国外灾害恢复力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内灾害恢复力研究 | 第13-14页 |
| ·农业旱灾恢复力研究概述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研究时空的选择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3页 |
| ·区域条件 | 第17-19页 |
| ·自然生态状况 | 第17-19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页 |
| ·年际间旱灾动态变化 | 第19-20页 |
| ·年内旱情时空演变—以2007 年旱情遥感监测数据为例 | 第20-23页 |
| 3 农业旱灾系统恢复力评价模型 | 第23-31页 |
| ·农业旱灾系统 | 第23-24页 |
| ·旱灾系统构成 | 第23页 |
| ·旱灾成灾过程 | 第23-24页 |
| ·旱灾系统恢复方式诊断 | 第24-26页 |
| ·旱灾恢复力的动力过程 | 第26-28页 |
| ·旱灾恢复力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第28-29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 ·旱灾恢复力评价模型 | 第30-31页 |
| 4 农业旱灾恢复力评价—以邢台市为例 | 第31-45页 |
| ·权重的确立 | 第31-35页 |
| ·权重的确立方法 | 第31-34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 ·农业旱灾恢复力综合评价 | 第35-39页 |
| ·数据指标的获取及处理 | 第35-37页 |
| ·旱灾恢复力评价 | 第37-39页 |
| ·农业旱灾恢复力的时空变化 | 第39-45页 |
| ·恢复力的年际间变化趋势 | 第39页 |
| ·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恢复力的空间变化 | 第39-40页 |
| ·县域恢复力的变化动态 | 第40-45页 |
| 5 邢台市提高农业旱灾恢复力的对策 | 第45-52页 |
| ·旱灾恢复力的驱动因子 | 第45-47页 |
| ·自然环境 | 第45-46页 |
| ·社会经济 | 第46-47页 |
| ·提高旱灾恢复力的措施 | 第47-52页 |
| ·综合调控 | 第47-49页 |
| ·分区对策 | 第49-52页 |
| 6 结论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