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诱饵诱偏被动导引头测向系统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反辐射导弹的发展情况 | 第12-14页 |
·反辐射导弹的主要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抗反辐射导弹措施的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所做的工作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反辐射导弹被动导引头 | 第18-38页 |
·反辐射导弹攻击过程 | 第18-22页 |
·反辐射导弹攻击方式 | 第18-19页 |
·反辐射导弹的发射方式 | 第19-22页 |
·被动导引头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 第22-25页 |
·被动导引头的组成 | 第22-23页 |
·被动导引头的工作过程 | 第23-24页 |
·被动导引头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被动导引头的测向方法 | 第25-32页 |
·顺序波瓣比较法测向体制 | 第25-26页 |
·比幅式单脉冲测向体制 | 第26-27页 |
·振幅-和差式单脉冲测向体制 | 第27-28页 |
·振幅-相位式单脉冲测向体制 | 第28-29页 |
·相位干涉仪测向体制 | 第29-30页 |
·相位-和差式单脉冲测向体制 | 第30-31页 |
·比幅相干测向体制 | 第31-32页 |
·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 | 第32页 |
·反辐射导弹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对抗反辐射攻击措施 | 第33-37页 |
·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 | 第33-34页 |
·有源诱偏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比相—比幅测向系统测向特性 | 第38-46页 |
·比相—比幅测向系统测向模型 | 第39-40页 |
·比相—比幅测向系统测向特性 | 第40-41页 |
·仿真分析 | 第41-45页 |
·雷达信号仿真 | 第42-44页 |
·单点源测向特性仿真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两点源下比相—比幅测向系统的研究 | 第46-59页 |
·两点源作用下被动导引头产生的偏转电压 | 第47-50页 |
·单次测量情况下被动导引头的指向角 | 第50-51页 |
·数据积累后被动导引头的指向角 | 第51-52页 |
·仿真分析 | 第52-57页 |
·两点源作用下单次测量特性 | 第52-54页 |
·两点源作用下多点取样测量特性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有源诱饵对抗反辐射导弹系统 | 第59-67页 |
·诱偏方案 | 第59-63页 |
·仿真验证 | 第59-61页 |
·误差分析 | 第61-63页 |
·诱饵的设计 | 第63-64页 |
·诱饵的参数估计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