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铁线输送俄油方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1.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2.输油管道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3.输油管道输送工艺和管理现状 | 第13-14页 |
4.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原油物性参数计算 | 第15-24页 |
·响热油管道散热的因素 | 第15-16页 |
·油品的物性 | 第16-18页 |
·油品密度 | 第16页 |
·油品粘度 | 第16-17页 |
·油品比热容 | 第17-18页 |
·导热系数 | 第18页 |
·原油的导热系数 | 第18页 |
·管壁的导热系数 | 第18页 |
·土壤的导热 | 第18页 |
·总传热系数 | 第18-22页 |
·内部放热系数α_1 的计算 | 第19-21页 |
·外部放热系数α_2 的计算 | 第21-22页 |
·水力摩阻系数 | 第22-23页 |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第二章长输管道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4-33页 |
·长输管道热力计算模型 | 第24-27页 |
·油流能量方程 | 第24-25页 |
·边界条件 | 第25页 |
·进出站温度的确定 | 第25-26页 |
·加热站数的计算 | 第26-27页 |
·长输管道水力计算模型 | 第27-29页 |
·沿程摩阻的计算 | 第27页 |
·泵站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泵站位置的确定 | 第28-29页 |
·加热站和泵站的合并 | 第29页 |
·管道优化模型 | 第29-31页 |
·输油温度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简介 | 第29-31页 |
·泵管最优匹配模型及算法简介 | 第31页 |
·本章小节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庆铁线顺序输送可行性研究 | 第33-44页 |
·庆铁线简介 | 第33页 |
·主要工艺参数 | 第33-37页 |
·原油物性 | 第33-36页 |
·工艺计算基本参数 | 第36页 |
·原油初始温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年循环批次23 次顺序输送可行性 | 第37-41页 |
·23 次顺序输送 | 第37页 |
·工艺计算成果 | 第37-41页 |
·工艺计算成果分析及结论 | 第41页 |
·年循环批次14 次顺序输送可行性研究 | 第41-42页 |
·14 次顺序输送方案 | 第41页 |
·工艺计算成果 | 第41页 |
·工艺计算成果分析及结论 | 第41-42页 |
·年循环批次10 次顺序输送可行性 | 第42-43页 |
·10 次顺序输送方案 | 第42页 |
·工艺计算成果 | 第42页 |
·工艺计算成果分析及结论 | 第42-43页 |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庆铁线输送技术方案的确定 | 第44-57页 |
·优化运行软件HOPOPT 简介 | 第44页 |
·不同油品任务输量分配 | 第44-46页 |
·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的确定 | 第46-54页 |
·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一 | 第46-48页 |
·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二 | 第48-50页 |
·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三 | 第50-52页 |
·顺序输送方案四 | 第52-53页 |
·顺序输送方案五 | 第53页 |
·顺序输送方案六 | 第53-54页 |
·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的确定 | 第54-55页 |
·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 第54-55页 |
·满足庆铁老线顺序输送方案的条件 | 第55页 |
·庆铁老线推荐顺序输送方案的适应性 | 第55页 |
·庆铁新线输送工艺计算 | 第55-56页 |
·庆铁新线输送工艺计算 | 第55-56页 |
·庆铁新线计算成果分析结论 | 第56页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详细摘要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