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三联供系统空调期运行工艺与自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效果 | 第11-13页 |
·国内现状、所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与课题特点 | 第14-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课题特点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负荷、水力计算与基本控制策略 | 第17-27页 |
·气象参数 | 第17页 |
·系统概述与供热负荷 | 第17-18页 |
·水力计算与水压图 | 第18-23页 |
·管网简图 | 第18-19页 |
·水力计算 | 第19-22页 |
·水压图 | 第22-23页 |
·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23-27页 |
·自控系统平台 | 第23-25页 |
·调度中心的主要功能 | 第25-27页 |
第3章 首站、中继泵站及外网的工艺与自控 | 第27-43页 |
·武昌首站的工艺流程图 | 第27-29页 |
·控制对象与控制策略 | 第29-32页 |
·控制对象 | 第29-30页 |
·控制策略 | 第30-32页 |
·控制流程 | 第32-35页 |
·供水温度调节 | 第32-33页 |
·循环泵变频调节 | 第33-34页 |
·汽水换热器的水位控制 | 第34页 |
·凝结水回收装置的水位控制 | 第34-35页 |
·补水变频控制 | 第35页 |
·贸易计量系统 | 第35-37页 |
·监控及上传的主要参数与系统选型 | 第37-38页 |
·监控及上传的主要参数 | 第37-38页 |
·控制系统的选型 | 第38页 |
·中继泵站的运行与自控 | 第38-42页 |
·中继泵运行的几种情况 | 第39页 |
·中继泵的选用原则 | 第39-40页 |
·中继泵主要检测参数与自控系统选型 | 第40-42页 |
·热网控制 | 第42-43页 |
第4章 热力站夏季与过度季的工艺与自控 | 第43-66页 |
·热力站的设计分类 | 第43页 |
·兼有采暖、制冷、生活热水的热力站 | 第43-62页 |
·热力站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 第44-49页 |
·典型热力站工艺流程图 | 第49页 |
·热力站夏季和过度季的运行方案与控制策略 | 第49-57页 |
·热力站监控参数 | 第57-59页 |
·热力站控制器的选型及功能 | 第59-61页 |
·水处理与补水、泄水控制系统 | 第61页 |
·热力站水电热计量系统的组成 | 第61-62页 |
·兼有采暖与生活热水的热力站 | 第62-66页 |
·热力站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 第62-63页 |
·典型热力站工艺流程图 | 第63-64页 |
·热力站夏季和过度季的运行方案与控制策略 | 第64-65页 |
·补水、泄水控制系统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