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梨树上潜隐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1-28页 |
| ·砂梨上三种潜隐病毒的分布及危害 | 第12页 |
| ·砂梨上三种潜隐病毒的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 ·砂梨潜隐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3-18页 |
| ·生物学方法 | 第13-14页 |
| ·血清学方法 | 第14-16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6-18页 |
|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技术 | 第16-17页 |
| ·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技术 | 第17-18页 |
| ·梨树潜隐病毒的脱除 | 第18-27页 |
| ·温度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 ·茎尖培养法 | 第20-21页 |
|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 | 第21-22页 |
| ·化学处理方法防治 | 第22-27页 |
| ·化学方法防治病毒病的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 ·植物病毒抑制剂 | 第24页 |
| ·化学处理脱病毒 | 第24-26页 |
| ·抗病毒抑制剂栎皮黄酮 | 第26-2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栎皮黄酮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砂梨病毒的效果 | 第28-4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 ·待处理砂梨样品 | 第28页 |
| ·试剂 | 第28-29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29页 |
| ·PCR引物 | 第29-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7页 |
| ·PAS-ELISA检测 | 第30页 |
| ·试管捕捉RT-PCR(TC-RT-PCR) | 第30-32页 |
| ·斑点杂交检测 | 第32-36页 |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32-33页 |
| ·质粒DNA的制备和纯化 | 第33页 |
| ·快速的质粒DNA的制备和纯化 | 第33-34页 |
| ·质粒DNA酶切 | 第34页 |
| ·DNA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 第34-35页 |
| ·核酸探针的标记 | 第35页 |
| ·生物素标记探针的效价测定 | 第35页 |
| ·斑点杂交(dot-blot hybridization) | 第35-36页 |
| ·检测步骤 | 第36页 |
| ·ASPV探针的标记 | 第36页 |
| ·栎皮黄酮处理与茎尖培养结合脱病毒 | 第36-37页 |
| ·所需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 ·离体培养植株在栎皮黄酮溶液中的浸泡处理 | 第36-37页 |
| ·栎皮黄酮处理 | 第37页 |
| ·茎尖培养脱病毒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 ·待脱病毒处理砂梨离体植株病毒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 ·栎皮黄酮浸泡对离体植株茎尖中病毒浓度影响 | 第38-40页 |
| ·栎皮黄酮对砂梨离体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栎皮黄酮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对金水2号离体植株病毒浓度影响 | 第41-43页 |
| ·栎皮黄酮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对黄花离体植株病毒浓度影响 | 第43-4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不同砂梨品种生根技术研究 | 第47-53页 |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 ·生根培养基 | 第48页 |
| ·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生根培养基设计不同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 | 第48页 |
| ·设计丰水梨的生根培养基 | 第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不同梨品种的生根试验 | 第48-49页 |
| ·丰水梨的生根试验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不同品种的生根率及生根状况 | 第49-51页 |
| ·丰水梨的生根率及生根状况 | 第51页 |
| ·移栽 | 第5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