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2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0-2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我国电力产业交易中的价格链问题 | 第26-39页 |
| ·电力产业价格链的形态 | 第26-29页 |
| ·垂直垄断模式下的电力价格链 | 第26-27页 |
| ·单边开放市场下的电力价格链 | 第27-28页 |
| ·批发竞争模式下的电力价格链 | 第28-29页 |
| ·零售竞争模式下的电力价格链 | 第29页 |
| ·电力产业价格链的形成机制 | 第29-31页 |
| ·政府监管定价 | 第30-31页 |
| ·合约交易定价 | 第31页 |
| ·市场竞争定价 | 第31页 |
|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 ·电力产业价格链结构上的不合理 | 第32-33页 |
| ·发电市场竞争程度有待提高 | 第33-34页 |
| ·电力需求侧缺乏价格响应 | 第34-35页 |
| ·完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的途径 | 第35-38页 |
| ·放宽产业准入标准 | 第35-36页 |
| ·逐步促进配售分离 | 第36-37页 |
| ·抑制发电商市场力 | 第37页 |
| ·完善零售电价体系 | 第37-38页 |
|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交易问题及优化模型 | 第39-64页 |
| ·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交易方式 | 第39-44页 |
| ·中长期电力合约交易 | 第40-41页 |
| ·电力期货与期权交易 | 第41-42页 |
| ·日前电力市场交易 | 第42页 |
| ·实时电力市场交易 | 第42-43页 |
| ·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 第43页 |
| ·电力交易方式的比较 | 第43-44页 |
| ·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交易的结算方式 | 第44-48页 |
| ·统一结算方式 | 第45-46页 |
| ·按报价结算方式 | 第46页 |
| ·基于撮合交易的结算方式 | 第46-47页 |
| ·结算方式的比较 | 第47-48页 |
| ·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交易优化模型 | 第48-56页 |
| ·电网企业购电优化模型 | 第49-50页 |
| ·发电企业报价前的成本分析 | 第50-53页 |
| ·发电企业的上网报价模型 | 第53-55页 |
| ·发电企业备用容量报价模型 | 第55-56页 |
| ·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交易的协调优化模型 | 第56-62页 |
| ·交易协调优化的框架 | 第57-58页 |
| ·长期合约交易优化模型 | 第58-60页 |
| ·中期合约交易优化模型 | 第60-61页 |
| ·短期交易优化模型 | 第61页 |
| ·超短期交易优化模型 | 第61-62页 |
|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发电企业非递增报价下电网购电的交易优化模型 | 第64-77页 |
| ·发电企业非递增报价的经济学分析 | 第64-66页 |
| ·发电企业非递增报价曲线的设计 | 第66-67页 |
| ·差别定价方式下电网购电优化模型 | 第67-69页 |
| ·启发式求解算法 | 第69-74页 |
| ·算例分析 | 第74-75页 |
| ·本章小节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水电参与竞价下电网企业购电的交易优化模型 | 第77-90页 |
| ·不同水电资源的上网特性 | 第77-79页 |
| ·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 | 第78页 |
| ·径流式水电站 | 第78页 |
| ·季调节、年调节水电站 | 第78页 |
| ·梯级水电站 | 第78-79页 |
| ·市场环境下水电参与竞价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79-81页 |
| ·优先利用水电 | 第79-80页 |
| ·水电交易的市场模式设计 | 第80页 |
| ·梯级水电站的报价方式和协调 | 第80-81页 |
| ·辅助服务补偿机制 | 第81页 |
| ·水火电价差及区域不经济平衡 | 第81页 |
| ·考虑水电竞价的交易优化模型 | 第81-83页 |
| ·负荷及机组的处理 | 第83-85页 |
| ·分解协调方法 | 第85-89页 |
| ·本章小节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用户参与备用下电网购电的交易优化模型 | 第90-104页 |
| ·备用的分类 | 第90页 |
| ·备用的成本 | 第90-91页 |
| ·备用的获取 | 第91-93页 |
| ·传统的备用获取方式 | 第91-92页 |
| ·电力市场中备用的获取方式 | 第92页 |
| ·用户承担备用 | 第92-93页 |
| ·用户参与下的备用交易优化 | 第93-94页 |
| ·发电机组备用报价模型 | 第94-95页 |
| ·备用容量的购买模型 | 第95-97页 |
| ·发电侧备用容量的优化模型 | 第95-96页 |
| ·用户侧备用的成本优化模型 | 第96-97页 |
| ·发电侧与用户侧的购买备用容量的联合优化模型 | 第97-98页 |
| ·算例研究 | 第98-102页 |
| ·本章小节 | 第102-104页 |
| 第七章 发电企业对大用户直接供电的交易问题及优化模型 | 第104-117页 |
| ·用户选择权放开的国际比较 | 第105-106页 |
| ·发电企业对大用户直接供电的交易模式 | 第106-107页 |
| ·专线直供交易 | 第107页 |
| ·转运直供交易 | 第107页 |
| ·交易主体的界定 | 第107-108页 |
| ·大用户的界定 | 第107-108页 |
| ·发电企业的界定 | 第108页 |
| ·直供电交易的电价设计 | 第108-113页 |
| ·用户用电量与电价的关系描述 | 第109-110页 |
| ·电价对发电商的影响的数学描述 | 第110-112页 |
| ·电能交易价格的确定 | 第112-113页 |
| ·直供电交易的过网费与辅助服务 | 第113-11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9-13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30-13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