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精神世界的发展演变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时代背景 | 第14-20页 |
·中唐前期社会背景影响 | 第14-16页 |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的普遍心态 | 第16-20页 |
第3章 波折人生中的心态阶段性转变 | 第20-75页 |
·锋芒毕露、锐意进取——永贞革新及以前 | 第20-27页 |
·坚定信念的熏陶与培养 | 第21-23页 |
·毫不掩饰的自信与才能 | 第23-25页 |
·充分外露的锋芒与魄力 | 第25-27页 |
·自我抑制、被动接受——朗州、连州时期 | 第27-45页 |
·身份骤变引起的抑郁愤慨 | 第27-32页 |
·失望与希望交织中内心的矛盾挣扎 | 第32-35页 |
·充溢于言辞的反抗斗争 | 第35-40页 |
·压抑中对愁苦的无奈消解 | 第40-45页 |
·自觉调适,重新定位——夔州、和州时期 | 第45-59页 |
·冷静反思后渐趋平和 | 第46-49页 |
·主动调适后走向现实关怀 | 第49-53页 |
·理性感性协调中人生高度的上升 | 第53-56页 |
·隐约流露的余愁 | 第56-59页 |
·执着依旧,勤于政务——回朝及再出时期 | 第59-66页 |
·崎岖仕途中不改本性 | 第60-63页 |
·不遗余力施展政治才干 | 第63-66页 |
·悠然闲适,不失其志——洛阳闲居时期 | 第66-75页 |
·心态淡定品读生命晚景 | 第67-70页 |
·诗酒唱和不坠青云之志 | 第70-72页 |
·平和背后的矛盾和隐忧 | 第72-75页 |
第4章 转变中执着坚守的精神内涵 | 第75-102页 |
·以天下为己任的兼济精神 | 第75-84页 |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第76-81页 |
·时刻关注民生疾苦的亲民情怀 | 第81-84页 |
·奋斗不息的进取精神 | 第84-94页 |
·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 第84-87页 |
·对君子人格的坚决守护 | 第87-90页 |
·对生命宽度的不断拓展 | 第90-94页 |
·傲视挫折的超越精神 | 第94-102页 |
·面对挫折积极乐观,不失豪情 | 第94-99页 |
·面对不平敢于揭露,正气逼人 | 第99-10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