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炉燃烧与排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41页 |
·选题背景 | 第16-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39页 |
·层燃燃烧实验 | 第20-21页 |
·流化燃烧实验 | 第21-23页 |
·垃圾的干燥 | 第23-32页 |
·垃圾焚烧的TG-FTIR 实验 | 第32-34页 |
·垃圾的燃点 | 第34页 |
·影响垃圾热值的因素 | 第34-35页 |
·有机污染物排放指示 | 第35-37页 |
·垃圾燃烧数学模型与模拟 | 第37-39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第2章 垃圾的燃烧温度、干燥、热解和着火 | 第41-79页 |
·理论燃烧温度 | 第41-45页 |
·垃圾的干燥 | 第45-55页 |
·层燃-流化垃圾焚烧炉的干燥床 | 第46-47页 |
·干燥床实验 | 第47-48页 |
·不同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 第48-53页 |
·干燥床几何结构对辐射干燥的影响 | 第53-54页 |
·焚烧炉内干燥过程分析 | 第54-55页 |
·垃圾热解燃烧的TG-FTIR 实验 | 第55-76页 |
·单组分垃圾实验 | 第55-66页 |
·混合垃圾组分实验 | 第66-69页 |
·垃圾干燥热解反应动力学及燃点 | 第69-76页 |
·本章结论 | 第76-79页 |
第3章 垃圾燃烧过程中气体生成特性实验研究 | 第79-126页 |
·层燃燃烧实验研究 | 第79-104页 |
·层燃燃烧实验台及其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层燃实验结果分析 | 第80-104页 |
·流化燃烧实验 | 第104-117页 |
·流化燃烧实验台及其实验方法 | 第104-106页 |
·流化燃烧实验结果 | 第106-117页 |
·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炉实验 | 第117-123页 |
·实验系统 | 第1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17-1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19-123页 |
·层燃-流化燃烧实验定性分析 | 第123-124页 |
·本章结论 | 第124-126页 |
第4章 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炉工业试验 | 第126-145页 |
·测试对象 | 第126-129页 |
·150t/d 垃圾焚烧炉 | 第126-127页 |
·260t/d 垃圾焚烧炉 | 第127-128页 |
·测点布置及测量 | 第128-129页 |
·热态测试结果 | 第129-143页 |
·炉内温度分布 | 第129-130页 |
·炉膛内物料浓度分布 | 第130-134页 |
·分离器的热态分离效率 | 第134-135页 |
·密相区内的物料分布 | 第135-136页 |
·物料中的可燃质 | 第136-137页 |
·气体成分测试 | 第137-139页 |
·排放特性测试 | 第139-141页 |
·焚烧掺煤比 | 第141-143页 |
·本章结论 | 第143-145页 |
第5章 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炉模型 | 第145-198页 |
·物料浓度子模型 | 第145-150页 |
·密相区出口截面的物料扬析率 | 第146页 |
·物料的饱和夹带 | 第146-148页 |
·炉内物料扬析夹带 | 第148页 |
·炉内物料浓度和空隙率分布 | 第148-150页 |
·垃圾及其它物料的磨耗 | 第150-152页 |
·垃圾的热解和挥发分的分布子模型 | 第152-155页 |
·垃圾的热解产物 | 第152-154页 |
·垃圾热解产物的分布 | 第154-155页 |
·燃料燃烧和气体浓度场子模型 | 第155-168页 |
·垃圾在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炉中的燃烧模型 | 第155页 |
·碳的燃烧 | 第155-158页 |
·可燃挥发分的燃烧模型 | 第158-162页 |
·SO_2 的生成和脱除模型 | 第162-163页 |
·HCl 的生成和脱除模型 | 第163-164页 |
·NO_x 的生成和脱除模型 | 第164-166页 |
·炉内气体浓度场模型 | 第166-168页 |
·物料的平衡、循环与分布子模型 | 第168-170页 |
·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炉内物料平衡 | 第168-169页 |
·物料平衡方程 | 第169-170页 |
·能量平衡子模型 | 第170-177页 |
·密相区和稀相区的物料流动 | 第171-173页 |
·密相区的能量平衡 | 第173-175页 |
·稀相区的能量平衡 | 第175-177页 |
·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177-196页 |
·模型计算流程 | 第177-178页 |
·模型输入基础参数 | 第178-183页 |
·模型计算结果与工业测试的校验 | 第183-187页 |
·污染物生成影响因素 | 第187-194页 |
·燃烧份额与循环倍率 | 第194-196页 |
·本章结论 | 第196-19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8-201页 |
·结论 | 第198-200页 |
·展望 | 第200-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3页 |
致谢 | 第213-21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4-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