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 第13-24页 |
·对资产证券化内涵的探讨 | 第13-14页 |
·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和意义 | 第14-17页 |
·疏导商业银行风险 | 第14页 |
·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 第14-15页 |
·有效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 第15-16页 |
·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 第16-17页 |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 | 第17-18页 |
·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主要角色 | 第18-24页 |
·发起人 | 第18-19页 |
·特殊目的载体(SPV) | 第19-20页 |
·信用增级 | 第20-21页 |
·信用评级 | 第21页 |
·贷款服务机构 | 第21-22页 |
·资金托管机构 | 第22页 |
·投资银行 | 第22页 |
·投资人 | 第22-24页 |
3 国际资产证券化的经验 | 第24-34页 |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经验 | 第24-28页 |
·完善的资本市场 | 第24页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24-25页 |
·多样化的证券品种 | 第25-28页 |
·欧洲资产证券化的经验 | 第28-30页 |
·英国:宽松的市场环境 | 第28-29页 |
·法国:成熟的抵押债券基础 | 第29页 |
·德国:保守的行业规则 | 第29-30页 |
·亚洲资产证券化的经验 | 第30-31页 |
·韩国:短期偏好与公信力不足 | 第30页 |
·中国台湾:专门立法支持 | 第30-31页 |
·中国香港:高效率的产品运作 | 第31页 |
·各国资产证券化经验评析 | 第31-34页 |
·两大经济动因 | 第31-32页 |
·政府扶持作用 | 第32页 |
·成熟的金融技术 | 第32页 |
·完备的制度框架 | 第32-34页 |
4 建行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34-49页 |
·基本情况 | 第34-36页 |
·资产池的构造及其分析 | 第36-38页 |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分析 | 第38-43页 |
·问题与启示 | 第43-49页 |
·证券化的成本问题 | 第43-44页 |
·证券化的信用增级问题 | 第44-45页 |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探讨 | 第45-49页 |
5 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 第49-53页 |
·加强评级机制市场建设 | 第49页 |
·发挥SPV的积极作用 | 第49-50页 |
·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 第50页 |
·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 | 第50-51页 |
·扩大资产证券化投资群体 | 第51页 |
·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 | 第51-52页 |
·设立按揭证券公司 | 第52-53页 |
研究小结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详细摘要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