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文献综述 | 第6-12页 |
| 1. 引言 | 第12-15页 |
| ·叙事学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叙事模式的界定及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聊斋志异》中的叙事模式 | 第14-15页 |
| 2. 《聊斋志异》中的圆形叙事模式 | 第15-22页 |
| ·圆形叙事模式的界定 | 第15-16页 |
| ·《聊斋志异》中的圆形叙事模式 | 第16-19页 |
| ·《聊斋志异》中的“来——去——来”圆形叙事模式 | 第16-17页 |
| ·《聊斋志异》中的“生——死——生”圆形叙事模式 | 第17-18页 |
| ·《聊斋志异》中的“健康——病——健康”圆形叙事模式 | 第18-19页 |
| ·圆形叙事模式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涵 | 第19-22页 |
| 3. 《聊斋志异》中的残缺叙事模式 | 第22-27页 |
| ·残缺叙事模式的界定 | 第22页 |
| ·《聊斋志异》中的残缺叙事模式 | 第22-24页 |
| ·《聊斋志异》中的“来——去”残缺叙事模式 | 第22-23页 |
| ·《聊斋志异》中的“生——死”残缺叙事模式 | 第23-24页 |
| ·残缺叙事模式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涵 | 第24-27页 |
| 4. 《聊斋志异》中的二维叙事模式 | 第27-30页 |
| ·二维叙事模式的界定 | 第27页 |
| ·《聊斋志异》中的二维叙事模式 | 第27-29页 |
| ·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的二维叙事模式 | 第27页 |
| ·现实世界与幽冥世界的二维叙事模式 | 第27-28页 |
| ·现实世界与花妖狐魅世界的二维叙事模式 | 第28-29页 |
| ·二维叙事模式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涵 | 第29-30页 |
| 5. 结语 | 第30-31页 |
| 注释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 后记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