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加速货车循环相关运输组织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国外货车运用效率状况 | 第18-19页 |
·国内外货车周时问题及相关运输组织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2 货车周转时间影响因素及相关运输组织优化问题剖析 | 第24-34页 |
·货车周转时间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2页 |
·近年货车周时主要构成要素变化分析 | 第24-26页 |
·货车周时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分析 | 第26-29页 |
·货车周时主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29-32页 |
·加速货车循环所涉及的关键运输组织优化问题剖析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基于加速货车循环的运输组织理论方法研究 | 第34-63页 |
·直达列车比重对货车停时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34-40页 |
·直达列车作业停留时间的确定 | 第34-38页 |
·非直达车列作业停留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增加直达列车开行比重对货车停时的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直达列车比重对货车中时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40-44页 |
·集结车小时消耗与车辆改编消耗的制约关系 | 第40页 |
·技术直达列车比重增加与有调中转车数减少的制约关系 | 第40-42页 |
·装车地直达运输比重增加与货车中时缩短的制约关系 | 第42-43页 |
·无调比变化对货车中时影响的计算分析 | 第43-44页 |
·集中化改编条件下远程技术直达列车开行条件 | 第44-48页 |
·改编作业集中化的特点 | 第45页 |
·集中化改编条件下远程技术直达列车开行的有利性条件 | 第45-48页 |
·路网牵引定数对重载直达列车开行的影响分析 | 第48-52页 |
·路网牵引定数不统一对直达列车开行的制约分析 | 第48页 |
·以补轴形式组织重载直达列车的合理性研究 | 第48-52页 |
·重载直达列车开行对压缩中时的效果分析 | 第52页 |
·机车长交路及列检布局稀疏化对货车中时的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现有机车交路和列检作业布局对中转距离延长的制约分析 | 第52-54页 |
·机车长交路及列检布局稀疏化对中时压缩的量化分析 | 第54-55页 |
·企业专用线货物作业停留时间分析 | 第55-61页 |
·路企运输系统技术作业一体化对停时的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专用线合理停时测算分析 | 第56-58页 |
·专用线货车停时的博弈分析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车站非直达车流取送作业优化模型 | 第63-69页 |
·目前车站取送车作业方法 | 第63-65页 |
·取送车次数的确定 | 第63-64页 |
·取送车顺序的确定 | 第64-65页 |
·货物装卸站货车取送作业优化模型 | 第65-68页 |
·取送车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65-67页 |
·模型及参数说明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有利于加速车流输送的直达运输组织优化模型 | 第69-84页 |
·直达运输条件及效益分析 | 第69-73页 |
·直达运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9-71页 |
·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 第71-72页 |
·装车地直达列车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效益分析 | 第72-73页 |
·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 第73-78页 |
·装车地直达运输组织研究现状 | 第73-74页 |
·装车地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 第74-77页 |
·模型线性化及规模分析 | 第77-78页 |
·技术站车流编组去向优化模型 | 第78-82页 |
·传统技术车流组织优化的局限性分析 | 第78-79页 |
·有利于加速货车循环的技术站车流编组去向优化模型 | 第79-81页 |
·含有人工决策信息的技术站车流编组去向优化模型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6 有助于缩短空车走行公里的空车调配优化模型 | 第84-97页 |
·空车走行公里对货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84-87页 |
·近年我国铁路空车走行公里变化特点分析 | 第84-85页 |
·空周距对货车周时的影响分析 | 第85-86页 |
·空车走行公里影响因素分析 | 第86-87页 |
·缩短空车走行公里的运输组织方法 | 第87页 |
·有助于缩短空车走行公里的空车调配优化模型 | 第87-94页 |
·铁路空车调配问题研究现状 | 第87-88页 |
·目前我国铁路空车调配方法 | 第88-89页 |
·考虑车种代用的空车调配优化模型 | 第89-92页 |
·满足重点物质运输的空车调配优化模型 | 第92-94页 |
·算例分析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7 有利于减少重车绕道的空重车流径路及流量分配优化模型 | 第97-110页 |
·重车绕道对货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97-99页 |
·近年重车走行公里变化特点分析 | 第97-98页 |
·重周距对货车周时的影响分析 | 第98-99页 |
·重车绕道主要成因分析 | 第99-102页 |
·车流径路对重车绕道的影响 | 第99-100页 |
·路网能力对重车绕道的影响 | 第100页 |
·减少重车绕道的运输组织方法 | 第100-102页 |
·铁路网重空车流径路及流量分配同时优化模型 | 第102-106页 |
·铁路网车流径路与流量分配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2-103页 |
·传统车流径路问题多商品网络流模型 | 第103-104页 |
·多车种重空车流径路与流量分配同时优化模型 | 第104-106页 |
·模型特点分析 | 第106页 |
·考虑车种代用的重空车流径路与流量分配同时优化模型 | 第106-107页 |
·算例分析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10-113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附录 | 第120-150页 |
附表1 全路18个路局间空车调配结果 | 第120-122页 |
附表2 空重车流同时优化重车流径路分配结果 | 第122-145页 |
附表3 空重车流同时优化空车径路及流量分配结果 | 第145-148页 |
附表4 空重车流同时优化区段负荷分布结果 | 第148-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0-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