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的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界定 | 第12-14页 |
(二) 取得股东身份主体的限制 | 第14-15页 |
(三)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的理论根据 | 第15-19页 |
1、安全价值的追求 | 第15-16页 |
2、外观理论 | 第16-17页 |
3、利益平衡理论 | 第17页 |
4、推定理论 | 第17-19页 |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的依据及其效力层次 | 第19-31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认定依据 | 第19-29页 |
1、认缴出资 | 第19-22页 |
2、实际享有股东权利 | 第22-23页 |
3、股东名册 | 第23-24页 |
4、公司章程 | 第24-27页 |
5、出资证明书 | 第27-28页 |
6、工商登记 | 第28-29页 |
(二)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依据之间的效力层次 | 第29-31页 |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依据之间的效力层次 | 第29页 |
2、生效效力认定依据多样化的原因 | 第29-31页 |
四、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依据的实践适用 | 第31-44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的基本原则 | 第31-34页 |
1、公司法中商法规则与民法规则综合运用原则 | 第31-33页 |
2、制裁规避法律行为原则 | 第33页 |
3、“不告不理”原则 | 第33-34页 |
(二)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定的具体模式 | 第34-44页 |
1、债权人等第三人否定公司法人格和追究股东出资瑕疵责任纠纷中股东的认定 | 第35-36页 |
2、股东与股东之间纠纷的股东认定 | 第36-37页 |
3、股东与公司之间纠纷的股东认定 | 第37-39页 |
4、股权转让纠纷中的股东认定 | 第39-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