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藏礼—中国设计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30页 |
| 第一节 一个消失的假定——选题缘起 | 第10-19页 |
| 一 设计制度的文本印象 | 第12-15页 |
| 二 作为结构的"礼" | 第15-16页 |
| 三 制度研究:清理中国现代设计观念的一次尝试 | 第16-19页 |
| 第二节 几个基本问题 | 第19-23页 |
| 一 本文理解的"设计" | 第19-20页 |
| 二 本文理解的"制度" | 第20-21页 |
| 三 设计制度之概念群 | 第21页 |
| 四 相关问题及其拓展 | 第21-23页 |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一 "中国"、"设计"、"制度"三个层面 | 第23-24页 |
| 二 具体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第四节 论文材料 | 第26-30页 |
| 一 材料的甄别与使用 | 第26-27页 |
| 二 主要材料 | 第27-28页 |
| 三 阅读的几条线索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解题 | 第30-59页 |
| 第一节 分别礼数,莫过舆服。 | 第31-39页 |
| 一 舆、服 | 第31-34页 |
| 二 历代舆服志编修动机简述 | 第34-39页 |
| 第二节 从家天下到礼天下 | 第39-43页 |
| 一 "家"、"家礼"与古代建筑实体 | 第39-40页 |
| 二 以"中"、"正"为原点的空间经营 | 第40-42页 |
| 三 生之礼,死之礼:两套平行的物体系 | 第42-43页 |
| 第三节 器以藏礼:古代设计制度的潜行 | 第43-59页 |
| 一 释"器" | 第43-51页 |
| 二 释"礼" | 第51-55页 |
| 三 雅制弘多,式遵遗范。 | 第55-59页 |
| 第三章 法式看详 | 第59-78页 |
| 第一节 从"降纸式"谈起 | 第59-71页 |
| 一 宋札"降纸式" | 第60-62页 |
| 二 纸币试样 | 第62-64页 |
| 三 蔡侯纸以来 | 第64-65页 |
| 四 平民之用:纸衣、纸袄 | 第65-66页 |
| 五 文人之用:答、谢、惠、送与纸被、纸帐 | 第66-67页 |
| 六 僧人凭由:度牒 | 第67-68页 |
| 七 兵将之用:纸炮、纸甲 | 第68页 |
| 八 冥间之用:纸棺、纸袍 | 第68-69页 |
| 九 "街市"兴起与"踰式" | 第69-70页 |
| 十 故纸还魂 | 第70-71页 |
| 第二节 营造法式:一种设计趋势 | 第71-78页 |
| 一 法式 | 第71-72页 |
| 二 为了"归一"的编修 | 第72-74页 |
| 三 理学笼罩下的法式 | 第74-78页 |
| 第四章 恭造之式 | 第78-97页 |
| 第一节 清档"成做"与"各作" | 第78-83页 |
| 一 填埋坑里的碎瓷片 | 第79-82页 |
| 二 内务府造办处各作 | 第82-83页 |
| 第二节 "各作"如何"成做" | 第83-97页 |
| 一 雍正眼中的好活计 | 第84-86页 |
| 二 乾隆"旨意底档" | 第86-89页 |
| 三 唐英"唐窑" | 第89-92页 |
| 四 内廷恭造与民造 | 第92-97页 |
| 第五章 将然,已然。 | 第97-111页 |
| 第一节 从无物、观物走向造物 | 第97-103页 |
| 一 浑沌的悖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 第98-100页 |
| 二 畏与敬:两种观物方式的流传 | 第100-102页 |
| 三 转"守"为"攻"的设计行为 | 第102-103页 |
| 第二节 非天子不制度 | 第103-106页 |
| 一 正名百物 | 第104页 |
| 二 允厘百工 | 第104-105页 |
| 三 物勒工名 | 第105页 |
| 四 一点题外:王后织 | 第105-106页 |
| 第三节 再读《考工记》 | 第106-111页 |
| 一 《营造法式》:"今谨按《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 第106-109页 |
| 二 《四库全书》:"存之尚稍见古制" | 第109-111页 |
| 第六章 结论:器以藏礼,政之大节。 | 第111-123页 |
| 第一节 条件:中国道理的沉淀 | 第111-119页 |
| 一 认同 | 第111-114页 |
| 二 仿 | 第114-119页 |
| 第二节 途径:设计制度的再建 | 第119-123页 |
| 一 价值整合 | 第119-120页 |
| 二 设计决策 | 第120-123页 |
| 余论 述者的意义 | 第123-128页 |
| 附录 | 第128-132页 |
| 调研一例 宋体观音:兼谈古体与母题 | 第128-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 附图 | 第137-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7页 |
| 附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