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 主要缩略词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2-15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丙交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PMLA)的制备与表征 | 第15-29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 ·实验结果 | 第18-25页 |
| ·马来酸酐用量对 PMLA 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19-20页 |
| ·核磁共振表征 | 第20-23页 |
| ·DSC 热性能分析 | 第23页 |
| ·化学滴定分析 | 第23-24页 |
| ·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 第24-25页 |
| ·讨论 | 第25-28页 |
| ·PMLA 共聚合反应的条件 | 第25-26页 |
| ·PMLA 的结构 | 第26-28页 |
| ·PMLA 的性能 | 第28页 |
| ·主要结论 | 第28-29页 |
| 3 PEMLA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46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42页 |
| ·PEMA 的制备 | 第32-33页 |
| ·PEMLA 的制备 | 第33-37页 |
| ·PEMA 和PEMLA 的表征 | 第37-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42-43页 |
| ·PEMLA 的结构确定 | 第43-44页 |
| ·PEMLA 的性能分析 | 第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4 PEMLA 和 PMLA 亲疏水性研究 | 第46-51页 |
| ·前言 | 第46-47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材料和设备 | 第47页 |
| ·接触角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吸水率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 ·讨论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PEMLA 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 第51-62页 |
| ·前言 | 第51页 |
| ·生物降解实验模型的设计 | 第51-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材料和设备 | 第53页 |
| ·降解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降解过程中降解部位的确定方法 | 第54页 |
| ·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 ·降解过程中失重率的变化 | 第54-55页 |
| ·降解过程中pH 值的变化 | 第55-56页 |
| ·重均分子量随降解时间的变化 | 第56-57页 |
| ·核磁共振氢谱法确定降解部位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PEMLA 水解的过程 | 第58-59页 |
| ·水解过程中分子链断裂部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6 LPEMLA 和 LPEMA 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62-69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 ·材料和设备 | 第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66页 |
| ·LPEMLA、LPEMA 和LPEMA-LA 的制备 | 第63-66页 |
| ·讨论 | 第66-67页 |
| ·交联物的制备 | 第66-67页 |
| ·交联物的亲疏水性研究 | 第67页 |
| ·实验结论 | 第67-69页 |
| 7 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9-70页 |
|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