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科技创新水平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3-14页 |
·区域科技创新理论 | 第14-15页 |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 第15-1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指标体系构建及理论模型介绍 | 第21-33页 |
·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1-24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2页 |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评价的基本思路 | 第22-24页 |
·DEA、SBM 模型原理 | 第24-28页 |
·DEA 基本模型 | 第24-27页 |
·SBM 模型 | 第27页 |
·Super-SBM 模型 | 第27-28页 |
·协整原理 | 第28-32页 |
·协整检验 | 第28-30页 |
·误差修正 | 第30-31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31-32页 |
·因子分析原理 | 第32-33页 |
第3章 山西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纵向比较 | 第33-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3-35页 |
·ADF 检验 | 第35-36页 |
·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误差修正 | 第37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山西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横向比较 | 第39-47页 |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DEA 模型下的相对效率值测算 | 第40-42页 |
·SBM 模型下的相对效率值测算 | 第42-43页 |
·非SBM 有效决策单元的目标改进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山西区域内科技创新水平因子分析 | 第47-51页 |
·指标选取 | 第47-48页 |
·标准化检验 | 第48页 |
·因子旋转 | 第48-49页 |
·因子得分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建议及对策 | 第51-55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