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17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第一章 行政复议的功能第17-25页
   ·行政复议功能第17-18页
     ·行政复议功能的不同观点第17-18页
     ·我国立法对行政复议功能的认定第18页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实施效果不佳第18-21页
   ·内部监督功能的原因分析第21-25页
     ·行政复议机关是否真心去监督第21-22页
     ·行政复议机构能否真正去监督第22-23页
     ·行政复议自我监督制度能否有效去监督第23-25页
第二章 行政复议司法化的必然第25-36页
   ·行政复议司法化的内涵界定第25-26页
   ·行政复议司法化的理论基础第26-28页
     ·控制行政权的扩张第26-27页
     ·程序正义的追求第27-28页
   ·行政复议司法化的意义第28-33页
     ·促进行政权的合理合法行使第28-31页
     ·促进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第31-32页
     ·促进复议效率的提高第32-33页
   ·司法化的复议程序是权利救济的保障第33-36页
     ·权利救济是行政复议的首要功能第33-34页
     ·权利救济离不开司法化的复议程序第34-36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复议“非司法化”的体现第36-47页
   ·组织机构设计上不科学第37-40页
     ·复议机构不独立导致复议结果公正性低第37-38页
     ·复议机构非专门化导致复议工作效率低第38-39页
     ·复议人员非专业化导致复议工作质量低第39-40页
   ·书面审查的局限性第40-42页
   ·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不科学第42-44页
     ·维持决定的不可诉第42-43页
     ·责任后果形式化第43-44页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错位第44-47页
     ·衔接模式的标准不统一第44-45页
     ·复议终局模式与司法终审原则相矛盾第45-47页
第四章 加快行政复议司法化进程第47-53页
   ·确立“准司法化”的行政复议模式第47页
   ·增强行政复议组织机构的独立性第47-48页
     ·设立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第47-48页
     ·确保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第48页
   ·建立多样化的行政复议审查模式第48-49页
   ·完善行政复议决定第49-50页
     ·明确维持决定的可诉性第49页
     ·落实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第49-50页
   ·加强行政复议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之衔接第50-53页
     ·限制复议前置的适用范围第50-51页
     ·明确司法最终原则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减刑、假释程序诉讼化研究
下一篇:行政赔偿先行处理程序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