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略词 | 第8-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7页 |
| 1 蓝藻水华的生理生态学效研究 | 第12-15页 |
|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述 | 第12-13页 |
| ·藻类蓝藻水华 | 第13-15页 |
| ·常见的水华藻类 | 第13页 |
| ·"水华"的定义 | 第13-14页 |
| ·蓝藻水华发生的原因 | 第14页 |
| ·水华的危害 | 第14-15页 |
| 2 束丝藻的生理生态学效应的研究 | 第15-18页 |
| ·束丝藻水华的发生 | 第15-16页 |
| ·束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因子 | 第16-17页 |
| ·营养物质对束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 | 第16页 |
| ·环境因子(温度和光照)对束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生物因子对束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 | 第17页 |
| ·束丝藻水华的的控制 | 第17-18页 |
| 3 藻类多糖的生物活性和生态活性 | 第18-23页 |
| ·藻类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8-21页 |
| ·藻类多糖抗肿瘤作用 | 第18页 |
| ·藻类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 ·藻类多糖活血化瘀作用 | 第19-20页 |
| ·藻类多糖抗衰老作用 | 第20页 |
| ·藻类多糖抗辐射作用 | 第20-21页 |
| ·藻类多糖抗病毒作用 | 第21页 |
| ·藻类多糖的生态学活性 | 第21-23页 |
| ·沙漠治理 | 第21-22页 |
| ·废水处理 | 第22页 |
| ·其他 | 第22-23页 |
| 4 细胞凋亡 | 第23-36页 |
|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改变 | 第23-24页 |
| ·细胞凋亡的机制 | 第24-27页 |
| ·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 | 第27-36页 |
| ·早期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 ·晚期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 第29-36页 |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7页 |
| 第二章 水华束丝藻胞外聚合物的制备 | 第37-40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 ·讨论和结果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胞外聚合物对斑马鱼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皮肤癌A431细胞的影响 | 第40-59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细胞的培养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 ·斑马鱼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获得和培养 | 第41-42页 |
| ·斑马鱼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力统计 | 第42页 |
| ·对斑马鱼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影响 | 第42页 |
| ·对斑马鱼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作用 | 第42页 |
| ·对A431细胞的形态影响 | 第42-43页 |
| ·对A431细胞的增殖作用 | 第43页 |
| ·对A431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3页 |
| ·对A4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43-44页 |
| ·A431细胞的PI和Rh123双染色 | 第44页 |
| ·对A431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4页 |
| ·对A431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 ·讨论 | 第55-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7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