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国内外大采高综采开采技术发展状况 | 第8-9页 |
|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及力学模型 | 第14-20页 |
| ·大采高采场上覆岩层整体结构模型 | 第14-15页 |
| ·覆岩整体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14-15页 |
| ·覆岩变形分区 | 第15页 |
| ·垮落带高度确定及力学特征 | 第15-16页 |
| ·裂缝带空间力学模型 | 第16-20页 |
| ·裂缝带裂隙特征 | 第16-17页 |
| ·充分采动后裂缝带沿推进方向结构及力学特征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0-28页 |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 ·FLAC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 ·数值模拟过程 | 第23页 |
| ·裂缝带各岩层垂直方向的力学特征 | 第23-26页 |
| ·裂缝带各岩层与采场前后方岩体力学关系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大采高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 第28-38页 |
| ·工程背景 | 第28页 |
| ·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 | 第28-29页 |
| ·区段煤柱合理宽度数值模拟 | 第29-38页 |
| ·两巷隔离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29-38页 |
| 第五章 斜沟矿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 | 第38-66页 |
| ·18103工作面矿压观测 | 第38-47页 |
| ·18103工作面概况 | 第38页 |
| ·18103工作面采煤方法及技术装备 | 第38-39页 |
| ·18103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 第39-44页 |
| ·18103工作面支架阻力监测 | 第44-47页 |
| ·18105工作面矿压观测 | 第47-66页 |
| ·18105工作面概况 | 第47-49页 |
| ·18105工作面采煤方法及装备 | 第49-50页 |
| ·18105工作面支架阻力监测 | 第50-66页 |
| 第六章 覆岩结构及顶板控制关系研究 | 第66-72页 |
| ·顶板控制的力学模型 | 第66-70页 |
| ·"砌体梁"力学模型 | 第67-68页 |
| ·"传递岩梁"力学模型 | 第68-69页 |
| ·给定载荷计算的力学模型 | 第69-70页 |
| ·采高倍数估算方法 | 第70页 |
| ·斜沟矿支架工作阻力估算 | 第70-71页 |
| ·力学模型的评价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