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水分与根系 | 第9-10页 |
·根系对水分的调控与运输 | 第9-10页 |
·水分亏缺对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 第10页 |
·水分与茎秆 | 第10-11页 |
·水分与叶片 | 第11-12页 |
·不同部位叶片含水率特征 | 第11页 |
·水分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12页 |
·水分与籽粒 | 第12页 |
·水分与液流强度 | 第12-13页 |
·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第13-15页 |
2 引言 | 第15-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盆栽试验 | 第17页 |
·大田试验 | 第1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7-20页 |
·取样方法 | 第17-18页 |
·测定项目 | 第18-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67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20-25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0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水分处理千粒重的变化 | 第24-25页 |
·不同水分处理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变化 | 第25-36页 |
·豫粳六号不同水分处理不同部位含水率随生育期的变化 | 第25-28页 |
·两优培九不同水分处理不同部位含水率随生育期的变化 | 第28-31页 |
·两品种间不同水分处理不同部位含水率的比较 | 第31-33页 |
·不同部位含水率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 | 第33-36页 |
·不同水分处理植株不同部位物质成分的变化 | 第36-52页 |
·豫粳六号不同水分处理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36-40页 |
·两优培九不同水分处理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 第40-43页 |
·物质成分与含水率的关系 | 第43-47页 |
·物质成分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 | 第47-52页 |
·伤流和液流强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 | 第52-63页 |
·豫粳六号伤流和液流强度的变化 | 第52-56页 |
·两优培九伤流和液流强度的变化 | 第56-58页 |
·伤流强度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两品种不同水分处理基部与穗颈节间液流强度的比较 | 第59-60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籽粒蒸腾的影响 | 第60-63页 |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其对液流的影响 | 第63-67页 |
·灌浆期两品种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部位及环境温度的变化 | 第63-65页 |
·温度的变化对液流的影响 | 第65-67页 |
5 结语与讨论 | 第67-71页 |
·植株不同部位含水率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充实的关系 | 第67-68页 |
·植株不同部位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和充实的关系 | 第68-69页 |
·颖壳蒸腾和液流强度的变化与籽粒充实 | 第69-7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7 英文摘要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