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比例原则概述 | 第7-14页 |
第一节 比例原则的内涵 | 第7-12页 |
一、适当性原则 | 第7-8页 |
二、必要性原则 | 第8-10页 |
三、狭义的比例原则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行政比例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区别 | 第12-14页 |
一、源头与内容不同 | 第12页 |
二、适用范围不同 | 第12-13页 |
三、抽象性的程度不同 | 第13页 |
四、救济方式不同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比例原则在域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与运用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德国 | 第14-18页 |
一、比例原则萌芽时期 | 第14-16页 |
二、比例原则法制肯认时期 | 第16-17页 |
三、比例原则全面发展时期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日本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英国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法国 | 第20-21页 |
第五节 中国台湾地区 | 第21-22页 |
第六节 欧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比例原则正当性的理论解读 | 第24-30页 |
第一节 比例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正义 | 第24-26页 |
二、法治国家 | 第26页 |
三、公民基本权利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比例原则的作用 | 第27-30页 |
一、比例原则能有效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 第27-28页 |
二、比例原则能够增强对相对人的保护力度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比例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在我国行政法中引入比例原则的可行性 | 第30-32页 |
一、行政法“平衡论”理论能够支持比例原则 | 第30-31页 |
二、适用比例原则的判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已存在了,并且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 第31页 |
三、有关比例原则精神的法律规范早已在我国行政法中存在,取得了良好的适用效果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适用设计 | 第32-34页 |
一、引入比例原则的方式选择 | 第32-33页 |
二、引入比例原则的具体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比例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 第34-38页 |
一、比例原则在行政立法中的适用 | 第34-35页 |
二、比例原则在行政执法中的适用 | 第35页 |
三、比例原则在行政司法中的适用 | 第35页 |
四、比例原则在授益性行政行为中的适用 | 第35-36页 |
五、比例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