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 ·有关城镇化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 ·聚集─扩散理论 | 第12页 |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2页 |
| ·中心城市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13-15页 |
|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13-14页 |
| ·注重推广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 第14页 |
| ·重视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 | 第14-15页 |
| ·国外城镇化模式 | 第15-16页 |
| ·西欧模式--中小城市模式 | 第15页 |
| ·英、美模式──发达国家模式 | 第15-16页 |
| ·工业后发国家模式--城市圈模式 | 第16页 |
| ·发展中国家模式 | 第16页 |
| 3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路线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系统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 | 第17页 |
| ·演绎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相结合 | 第17页 |
| ·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机制研究 | 第18-24页 |
| 1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内涵 | 第18-21页 |
| ·新农村建设内涵 | 第18-20页 |
| ·城镇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 2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的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 ·城镇化市场机制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互动 | 第21-22页 |
| ·城镇化供求机制 | 第22页 |
| ·城镇化成本收益机制 | 第22页 |
| ·城镇化竞争机制 | 第22页 |
| ·城镇化制度机制与“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互动 | 第22-24页 |
| ·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内外政策 | 第23页 |
| ·政治保障条件 | 第23页 |
| ·城镇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不足的原因与影响 | 第24-29页 |
| 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 ·市场制度不完善 | 第24页 |
| ·二元经济制度分割 | 第24页 |
| ·二元社会制度分离 | 第24-25页 |
| ·土地制度不成熟 | 第25页 |
| 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不足产生的影响 | 第25-29页 |
| 第四章 国外新农村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的经验借鉴 | 第29-35页 |
| 1 韩国经验借鉴 | 第29-30页 |
| ·改善农村公路、住房条件和水电设施 | 第29页 |
| ·推广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 第29-30页 |
| ·农协组织发展和兴建村民会馆 | 第30页 |
| 2 美国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 ·美国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 | 第30-31页 |
| ·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视城市规划工作 | 第31页 |
| ·美国城市化进程有良好的制度支持 | 第31页 |
|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 | 第31-32页 |
| 3 国外经验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5页 |
| ·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第32页 |
| ·在新农村和城镇化运动中政府和农民要合理定位,积极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 第32-33页 |
|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镇化的实践 | 第33页 |
| ·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对策研究 | 第35-57页 |
| 1 以城乡一体化思想引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 | 第35-38页 |
| ·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关系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 第36页 |
| ·以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为基础,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 第36页 |
|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化 | 第36-37页 |
| ·以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保障,推进城乡制度与政策一体化 | 第37-38页 |
| 2 实现新农村与城镇化互动的管理体制政策调整 | 第38-44页 |
| ·明确政府在城镇化管理中的定位 | 第38页 |
| ·变革市管县体制 | 第38-40页 |
| ·创新市镇行政管理体制 | 第40-41页 |
| ·攻坚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 | 第41-44页 |
| ·改革现行就业制度 | 第43页 |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3-44页 |
| 3 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政策 | 第44-47页 |
| ·建立完善跨行政区域的城镇化统筹发展机制 | 第44-45页 |
| ·建立城镇化土地配置新体制 | 第45-47页 |
| ·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 第47页 |
| 4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调整 | 第47-53页 |
| ·总体规划 | 第48-49页 |
| ·抓好建设管理 | 第49-50页 |
| ·改善投资方式 | 第50页 |
|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 第50-53页 |
| 5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关的宏观政策的调整 | 第53-57页 |
|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居民身份证户籍制度 | 第53页 |
| ·改革和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53-54页 |
| ·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方略 | 第54-57页 |
| ·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第55页 |
| ·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 | 第55页 |
| ·不断巩固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 第55-56页 |
| ·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民主监督制度,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开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