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驱动汽车驱动助力转向理论及动力学控制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21页 |
| 第1节 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7-12页 |
| ·电动汽车的优点 | 第7-8页 |
| ·电动汽车采用电动轮驱动的优点 | 第8-10页 |
| ·电动轮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0-12页 |
| 第2节 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 | 第12-16页 |
| ·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第12-13页 |
| ·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 第13页 |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第13-15页 |
| ·线控助力转向系统 | 第15-16页 |
| ·驱动助力转向系统 | 第16页 |
| 第3节 汽车动力学控制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 ·车辆动力学控制原理 | 第17-18页 |
| ·车辆动力学控制策略 | 第18-19页 |
| ·车辆动力学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9-20页 |
| 第4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驱动助力转向理论及力学建模 | 第21-35页 |
| 第1节 驱动助力理论介绍 | 第21-22页 |
| 第2节 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22-27页 |
| ·降阶建模思想 | 第23-24页 |
| ·转向系统动力学结构 | 第24-26页 |
| ·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26-27页 |
| 第3节 回正力矩的计算 | 第27-33页 |
| ·重力引起的回正力矩计算 | 第29-30页 |
| ·侧向力产生的回正力矩计算 | 第30-32页 |
| ·转向轮回正时阻力矩计算 | 第32-33页 |
| 第4节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5-45页 |
| 第1节 汽车动力学仿真概述 | 第35-36页 |
| ·汽车动力学仿真建模方法 | 第35页 |
| ·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研究概况 | 第35-36页 |
| 第2节 整车仿真模型介绍 | 第36-44页 |
| ·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 ·车体模型 | 第37-38页 |
| ·整车运动方程 | 第38-39页 |
| ·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仿真平台简介 | 第39-40页 |
| ·整车仿真模块简介 | 第40-41页 |
| ·汽车性能仿真示例 | 第41-44页 |
| ·加速工况仿真 | 第41-43页 |
| ·阶跃输入工况仿真 | 第43-44页 |
| 第3节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电动轮驱动汽车动力学控制 | 第45-65页 |
| 第1节 汽车动力学控制概述 | 第45-48页 |
| ·汽车动力学控制的物理描述 | 第45-47页 |
| ·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 | 第47-48页 |
| 第2节 四轮独立驱动汽车的动力学控制 | 第48-51页 |
| ·整车动力学最优比例-微分控制策略 | 第48-49页 |
| ·期望模型 | 第49-50页 |
| ·前馈与反馈控制增益参数 | 第50-51页 |
| 第3节 电动轮汽车动力学最优控制的仿真验证 | 第51-64页 |
| ·高附着路面仿真 | 第51-56页 |
| ·阶跃输入仿真 | 第51-54页 |
| ·正弦输入仿真 | 第54-56页 |
| ·低附着路面阶跃输入仿真 | 第56-63页 |
| ·行驶路面I | 第56-58页 |
| ·行驶路面II | 第58-60页 |
| ·行驶路面III | 第60-63页 |
| ·仿真验证结论 | 第63-64页 |
| 第4节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摘要 | 第70-73页 |
| ABSTRACT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