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振动、噪声及其控制论文--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论文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半主动控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图表目录第12-16页
1.绪论第16-32页
   ·磁流变技术简介第16-17页
   ·磁流变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22页
   ·国内外磁流变缓冲器在军事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磁流变液在军用防护装置中的应用第22页
     ·磁流变液用于武器冲击缓冲装置的应用第22-23页
     ·磁流变技术在直升机上的应用第23-24页
     ·磁流变技术在军用车辆上的应用第24页
     ·磁流变液在引信中的应用第24-25页
     ·磁流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第25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研究现状第25-26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30页
     ·磁流变液的性能第26-28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模型研究第28-29页
     ·缓冲器结构设计第29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半主动控制方法第29-30页
   ·本文要开展的主要工作第30-31页
     ·磁流变缓冲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理论建模第30-31页
     ·磁流变缓冲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模型的实验验证第31页
     ·冲击载荷作用下磁流变缓冲器的控制方法研究第31页
     ·磁流变冲击实验系统的构建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2.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的模型第32-52页
   ·磁流变体材料特性测试第32-36页
     ·旋转粘度计原理第32-35页
     ·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测试结果第35-36页
   ·磁流变体的力学模型第36-38页
     ·磁流变体力学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Bingham塑性模型第37-38页
     ·Herschel-Bulkley模型第38页
   ·课题用长行程磁流变缓冲器第38-40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力学模型第40-51页
     ·磁流变缓冲器流动模式描述第40-41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的Bingham模型第41-46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的Herschel-Bulldey模型第46-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3.冲击载荷下缓冲器动力学特性和模型参数识别第52-75页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缓冲器特性实验第52-61页
     ·固定电流和On-Off开环控制策略第52-53页
     ·固定电流下缓冲器动力学特性第53-57页
     ·On-Off控制策略下缓冲器动力学特性第57-61页
   ·实验结果和模型参数识别第61-74页
     ·磁流变液磁特性分析第61-62页
     ·磁路设计第62-63页
     ·Bingham-Inertia模型和Herschel-Bulkley-Inertia模型第63-64页
     ·Bingham-Inertia模型参数识别第64-69页
     ·Herschel-Bulkley-Inertia模型参数识别第69-74页
   ·模型比较分析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4.磁流变冲击缓冲控制策略研究第75-102页
   ·磁流变冲击缓冲系统分析第75页
   ·双态控制策略第75-77页
     ·双态控制策略原理第75-76页
     ·磁流变冲击缓冲双态控制策略设计第76-77页
   ·PID控制策略第77-80页
     ·PID控制策略原理第77-78页
     ·磁流变冲击缓冲PID控制器设计第78-80页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第80-86页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第80-81页
     ·磁流变冲击缓冲模糊控制器设计第81-86页
   ·磁流变缓冲器缓冲控制策略实验第86-98页
     ·双态控制策略实验结果分析第86-90页
     ·PID控制策略实验结果分析第90-96页
     ·模糊控制策略实验结果分析第96-98页
   ·控制策略比较和评价第98-101页
     ·控制效果比较分析第98-100页
     ·算法复杂程度第100页
     ·控制策略可行性分析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5.磁流变缓冲器冲击实验系统第102-112页
   ·磁流变冲击缓冲实验原理和组成第102-103页
   ·密爆发生器第103页
   ·磁流变缓冲器第103-104页
   ·传感器参数第104-105页
   ·dSPACE半实物实时仿真系统第105-107页
   ·dSPACE ControlDesk软件系统第107页
   ·电流控制器第107-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6.总结与展望第112-11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12-113页
   ·未来的研究工作展望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6-128页
作者博士期间的学术经历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264错误掩蔽算法的研究和编码器的DSP移植
下一篇:拟梯度技术及其在群体搜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