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硅溶胶简介 | 第9页 |
·硅溶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9-11页 |
·硅溶胶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 第10-11页 |
·硅溶胶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 第11页 |
·氧漂稳定剂简介 | 第11-12页 |
·氧漂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以吸附屏蔽为主的氧漂稳定剂 | 第12页 |
·以络合或螯合为主的氧漂稳定剂 | 第12-13页 |
·吸附与络合相结合的氧漂稳定剂 | 第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4-19页 |
·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实验药品 | 第14页 |
·实验仪器 | 第14页 |
·实验工艺 | 第14-15页 |
·硅溶胶制备工艺 | 第14页 |
·棉织物退煮漂一浴浸漂工艺 | 第14-15页 |
·棉织物退煮漂一步汽蒸工艺 | 第15页 |
·棉织物退煮-漂两浴浸漂工艺 | 第15页 |
·棉织物冷轧堆工艺 | 第15页 |
·棉针织物煮漂一浴工艺 | 第15页 |
·测试方法 | 第15-19页 |
·硅溶胶含固量的测定及得率的计算 | 第15-16页 |
·稳定剂性能测试 | 第16-17页 |
·织物性能测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硅溶胶的制备 | 第19-25页 |
·引言 | 第19页 |
·硅溶胶含固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19-20页 |
·各种因素对硅溶胶含固量和pH 值的影响 | 第20-22页 |
·正交实验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硅溶胶用作氧漂稳定剂的性能初步探讨 | 第25-29页 |
·前言 | 第25页 |
·硅溶胶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室温下硅溶胶对双氧水分解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高温下硅溶胶对双氧水分解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页 |
·强碱介质中硅溶胶对双氧水的稳定性 | 第26-28页 |
·破洞情况 | 第28页 |
·阻垢性能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五章 硅溶胶对双氧水漂白中 Fe~(3+)的抑制作用 | 第29-35页 |
·前言 | 第29页 |
·硅溶胶对含不同浓度 Fe~(3+)漂液的稳定作用 | 第29页 |
·棉织物退煮漂一浴工艺中硅溶胶对 Fe~(3+)的抑制作用 | 第29-32页 |
·双氧水稳定性 | 第30-31页 |
·织物漂白效果 | 第31-32页 |
·棉针织物煮漂一浴工艺中硅溶胶对 Fe~(3+)的抑制作用 | 第32-34页 |
·双氧水稳定性 | 第32-33页 |
·织物漂白效果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第六章 硅溶胶在棉织物漂白中的应用 | 第35-48页 |
·前言 | 第35页 |
·硅溶胶在退煮漂一浴浸漂工艺中的应用 | 第35-39页 |
·硅溶胶用量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 | 第35页 |
·硅溶胶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氧漂稳定剂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稳定剂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硅溶胶在退煮漂一步汽蒸法工艺中的应用 | 第39-44页 |
·硅溶胶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烧碱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双氧水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汽蒸时间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氧漂稳定剂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氧漂稳定剂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硅溶胶在退煮-漂两浴工艺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硅溶胶在冷轧堆工艺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七章 硅溶胶氧漂稳定机理初探 | 第48-54页 |
·前言 | 第48页 |
·H_2O_2的分解机理 | 第48-49页 |
·硅溶胶的胶团结构 | 第49-50页 |
·ζ电位法研究硅溶胶和 Fe~(3+)的相互作用 | 第50-51页 |
·硅溶胶和氢氧化铁胶体的相互作用初探 | 第51-52页 |
·硅溶胶对氢氧化铁胶体凝聚值的影响 | 第51页 |
·硅溶胶的保护胶体作用 | 第51-52页 |
·含铁漂浴中碱加入顺序对硅溶胶氧漂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