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18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 第7-8页 |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 第8-9页 |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 第9-10页 |
·湿法烟气脱硫的主要技术 | 第10-16页 |
·可再生氧化镁法 | 第11页 |
·氨法 | 第11-12页 |
·有机胺法 | 第12-16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6-18页 |
2 吸收剂的筛选实验 | 第18-35页 |
·吸收剂的选择 | 第18-19页 |
·SO_2的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碘量法的原理 | 第20页 |
·碘量法测定SO_2的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吸收容量和吸收率曲线的测定 | 第23-26页 |
·模拟烟气的配制 | 第23-24页 |
·实验装置流程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吸收效果的评价 | 第26页 |
·解吸曲线的测定 | 第26-28页 |
·实验装置流程 | 第26-27页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解吸效果的评价 | 第28页 |
·氧化曲线的测定 | 第28-30页 |
·硫酸根的分析 | 第28-29页 |
·硫酸根的分析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氧化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不同吸收剂组分的吸收容量的比较 | 第30-31页 |
·不同吸收剂的吸收率和解吸率的比较 | 第31-33页 |
·乙二胺/磷酸吸收液和乙二胺/柠檬酸吸收液的比较 | 第33-35页 |
3 乙二胺/柠檬酸(磷酸)吸收SO_2气液平衡的预测与实验研究 | 第35-45页 |
·SO_2吸收过程中的相平衡 | 第35-40页 |
·SO_2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 第35-36页 |
·亨利定律 | 第36-37页 |
·SO_2吸收过程的气液传质 | 第37-40页 |
·SO_2—乙二胺—柠檬酸(磷酸)—水体系气液平衡预测及验证 | 第40-45页 |
·SO_2—乙二胺—柠檬酸(磷酸)—水体系气液平衡预测 | 第40-44页 |
·气液平衡模型的测定及验证结果 | 第44-45页 |
4 乙二胺/磷酸吸收液脱硫工艺的实验研究 | 第45-56页 |
·乙二胺/磷酸溶液吸收和解吸SO_2的机理 | 第45页 |
·实验装置、方法及步骤 | 第45-4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吸收剂中乙二胺的总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富液中SO_2的浓度对解吸的影响 | 第50页 |
·pH值的影响 | 第50-52页 |
·液气比对吸收的影响 | 第52-53页 |
·烟气中SO_2浓度对吸收的影响 | 第53页 |
·吸收液的循环利用 | 第53-5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