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诗歌新势力的诞生 | 第8-14页 |
第一节 民间写作的历史来源 | 第8-9页 |
第二节 后朦胧诗,以及民间写作所代表的审美新势力 | 第9-12页 |
第三节 虚拟的原则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对汉语诗歌审美现状的评估 | 第14-30页 |
第一节 诗歌中虚拟的存在形式 | 第14-19页 |
第二节 能指的泛化和语言的迷宫 | 第19-30页 |
第三章 汉语诗歌的“战国年代”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民间写作”:将虚构进行到底 | 第30-33页 |
第二节 非民间的“民间写作” | 第33-40页 |
第四章 新的审美原则所引发的危机 | 第40-51页 |
第一节 上帝死了:现代技术手段下的重建诗歌史运动 | 第40-44页 |
第二节 人也死了:被异化了的后现代主义 | 第44-51页 |
尾声 活着:诗歌就应该有尊严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