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前言第8-1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黄河三角洲第10页
     ·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2章 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第14-23页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14-20页
     ·区域资源禀赋第14-15页
     ·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迅猛第15-17页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第17-18页
     ·区域产业竞争力增强第18-20页
   ·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第20-23页
     ·交通设施逐渐完善第20-21页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第21页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第21-22页
     ·各级政府形成发展合力第22-23页
第3章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分析第23-29页
   ·地区本位思想严重,因循守旧第23-24页
     ·“行政区经济”特点明显第23页
     ·创新动力不足第23-24页
   ·产业结构不合理,协调发展难度大第24-25页
     ·国有经济比重偏大第24页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24-25页
   ·区域支持网络系统尚未形成第25-27页
     ·基础设施网络第25-26页
     ·市场与信息化网络第26页
     ·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第26-27页
   ·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第27-29页
     ·协调机构有待完善第27页
     ·协调运行机制缺失第27-29页
第4章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第29-33页
   ·长江三角洲第29-30页
     ·构建“轴线、圈层、网络”城市群第29页
     ·产业圈层拉动城市群协调发展第29-30页
     ·密集支持网络推动区域合作第30页
   ·珠江三角洲第30-31页
     ·外力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第30页
     ·构筑产业链加速地区合作第30-31页
   ·区域协调机制的尝试第31-33页
     ·省政府及直属部门行使主要协调职能第31页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第31页
     ·成立各种区域协调机构第31-32页
     ·调整行政区划第32页
     ·建立区域协作运行机制第32-33页
第5章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第33-46页
   ·城镇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第33-36页
     ·构建“1+3”城镇群第34-35页
     ·推动形成城镇群产业圈层第35-36页
   ·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第36-42页
     ·农业产业区域合作模式第36-38页
     ·工业产业区域合作模式第38-40页
     ·旅游业区域合作模式第40-42页
   ·支持网络系统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第42-43页
     ·基础设施网络第42-43页
     ·信息化网络第43页
     ·市场网络第43页
     ·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第43页
   ·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第43-46页
     ·整改区域协调机构第44页
     ·明确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第44页
     ·健全区域协调运行机制第44-46页
第6章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技术进步与能源利用率关系研究
下一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