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控制策略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仿真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目前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 第11-12页 |
| ·UPQC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新型控制策略的理论基础和仿真研究 | 第18-33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8页 |
| ·APF补偿及电流控制的等效原理 | 第18-20页 |
| ·直流侧电容电压的稳定以及功率平衡 | 第20-23页 |
| ·UPQC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 第23-24页 |
| ·新型控制策略下UPQC的仿真研究 | 第24-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标准同步正弦波产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33-39页 |
| ·基于硬件锁相产生同步标准正弦 | 第33页 |
| ·同步方波的产生 | 第33-34页 |
| ·锁相产生同步地址电路设计 | 第34-38页 |
| ·在PROTEL DXP 2004中设计原理图 | 第38页 |
| ·借助于DSP实现同步标准正弦的产生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UPQC主控制板硬件电路设计 | 第39-58页 |
| ·数字控制系统的选用 | 第39页 |
| ·微处理器DSP的简介和选取 | 第39-41页 |
| ·所设计DSP系统中主要器件的选取 | 第41-42页 |
| ·DSP系统的外围电路设计 | 第42-48页 |
| ·UPQC实验装置控制部分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48-49页 |
| ·同步标准正弦电压在主控制板上的实现 | 第49-52页 |
| ·同步标准正弦电压的可调幅值的产生 | 第52-53页 |
| ·采样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 ·串联部分参考电流的输出设计 | 第54页 |
| ·IPM过压保护电路 | 第54-55页 |
| ·主控制板的PCB设计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电流控制板的硬件设计 | 第58-72页 |
| ·抛物线PWM法电流控制新技术介绍 | 第58-59页 |
| ·抛物线PWM法电流控制的实现方案 | 第59-60页 |
| ·在PSIM下的仿真结果 | 第60-62页 |
| ·抛物线PWM法电流控制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62-63页 |
| ·在CADENCE下的模拟仿真 | 第63-66页 |
| ·模拟实验结果 | 第66页 |
| ·IPM隔离驱动及其与电流控制电路接口设计 | 第66-70页 |
| ·抛物线PWM法电流控制实验结果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 | 第72-79页 |
| ·软件设计主体结构 | 第72-73页 |
| ·同步标准正弦产生相关部分 | 第73页 |
| ·模拟量的数字量化 | 第73-74页 |
| ·调节器数字化实现 | 第74-75页 |
| ·采样频率的选择和数字滤波设计 | 第75页 |
| ·LF2407ADSP的程序设计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七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90页 |
| ·同步正弦相关实验结果 | 第79-81页 |
| ·实验参数说明 | 第81-8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八章 本文总结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