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详细摘要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番红花的研究概况 | 第12-23页 |
第一节 本草考证 | 第12-15页 |
1 番红花名称的由来 | 第12页 |
2 番红花国内外应用史 | 第12-14页 |
3 番红花的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番红花发育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1 番红花根系的研究 | 第15页 |
2. 番红花球茎的发育研究 | 第15-16页 |
3.番红花的花器官发育 | 第16页 |
第三节 番红花化学研究 | 第16-18页 |
1 挥发油 | 第16-17页 |
2 共轭多烯及其苷类 | 第17页 |
3 黄酮类 | 第17-18页 |
4 三甲基环己烯衍生物的苷类化合物 | 第18页 |
5 蒽醌化合物 | 第18页 |
6 其它 | 第18页 |
第四节 番红花药理活性研究 | 第18-23页 |
1 抗肿瘤活性 | 第19-20页 |
2 抗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 第20-21页 |
3 抗凝血及降压作用 | 第21页 |
4 保护肝脏及利胆作用 | 第21页 |
5 增强免疫作用 | 第21-22页 |
6 其他作用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番红花脱毒、大量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23-38页 |
第一节 番红花病虫害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番红花脱毒、大量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25-37页 |
1.脱毒方法 | 第26-27页 |
2.番红花脱毒、大量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27-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番红花球茎脂肪油与柱头挥发油成分 GC-MS 分析 | 第38-4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 结果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药效学研究 | 第43-54页 |
第一节 镇痛活性的药理试验 | 第43-47页 |
1 动物、试剂和材料 | 第43页 |
2 供试品及配制 | 第43-44页 |
3 实验步骤 | 第44页 |
4 评判标准及数据处理 | 第44页 |
5 结果 | 第44-46页 |
6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抗炎活性的药理试验 | 第47-50页 |
1 动物、试剂和材料 | 第47页 |
2 供试品及配制 | 第47页 |
3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4 评判标准及数据处理 | 第48页 |
5 结果 | 第48页 |
6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三节 球茎抗抑郁活性的药理试验 | 第50-53页 |
1 动物、试剂和材料 | 第50页 |
2 供试品及配制 | 第50-51页 |
3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4 评判标准及数据处理 | 第51页 |
5 结果 | 第51页 |
6 讨论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研究总结 | 第54-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