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 | 第11-24页 |
第一节 中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 | 第11-19页 |
一、古代关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立法 | 第11-14页 |
二、1979 刑法关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立法及其修订 | 第14-18页 |
三、现行刑法关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立法背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美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法律规定的立法发展 | 第19-22页 |
一、《国内税收法典法案》的立法背景 | 第19-20页 |
二、《国内税收法典法案》第7201 条的立法及其修订 | 第20-21页 |
三、《国内税收法典法案》第7203 条的立法及其修订 | 第21页 |
四、《国内税收法典法案》第7207 条的立法及其修订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立法沿革的比较 | 第22-24页 |
一、立法起源及其对现代立法的影响不同 | 第22-23页 |
二、现代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立法背景不同 | 第23页 |
三、立法后的修订变化不同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法律规定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我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规定 | 第24-27页 |
第二节 美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规定 | 第27-29页 |
一、《国内税收法典》第7201 条的规定 | 第27-28页 |
二、《国内税收法典》第7203 条的规定 | 第28页 |
三、《国内税收法典》第7207 条的规定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法律规定的比较 | 第29-33页 |
一、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立法模式不同 | 第29-30页 |
二、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立法的条文编排不同 | 第30页 |
三、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立法的犯罪构成的规定相似 | 第30-31页 |
四、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立法的法定刑的规定不同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案例 | 第33-39页 |
第一节 中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案例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美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案例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中美两国涉所得税偷税案例比较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及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 | 第39-54页 |
第一节 中美涉所得税偷税犯罪司法实践中共同面临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错综复杂的经济贸易关系 | 第39-40页 |
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 第40页 |
三、专业人员的缺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美国惩治涉所得税偷税犯罪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采取的措施 | 第41-46页 |
一、滥用信托税实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 | 第41-42页 |
二、以欺诈手段骗取所得税退税 | 第42-43页 |
三、利用国家优惠和鼓励政策偷漏税款 | 第43-44页 |
四、涉所得税偷税犯罪与合法收入、非法收入及毒品案件相关联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中国惩治涉所得税偷税犯罪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采取的措施 | 第46-50页 |
一、涉所得税偷税犯罪越来越突出 | 第46-47页 |
二、对隐形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 第47-48页 |
三、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 第48-49页 |
四、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履行质量不高 | 第49-50页 |
第四节 中国涉所得税偷税犯罪的刑事法律的完善 | 第50-54页 |
一、关于条文编排方面的建议 | 第50-51页 |
二、关于偷税额比例和数额标准方面的建议 | 第51-52页 |
三、关于区别个人和单位纳税人方面的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