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系统辨识与建模概述 | 第11-13页 |
| ·系统建模方法分类 | 第11-12页 |
| ·系统建模步骤 | 第12-13页 |
| ·工业锅炉燃烧系统建模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工业锅炉基本原理及理论模型研究 | 第19-31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工业锅炉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 ·链条锅炉的基本构造 | 第20页 |
| ·链条锅炉的基本工作过程 | 第20-21页 |
| ·工业锅炉理论模型 | 第21-28页 |
| ·理论建模的线性化问题 | 第22-23页 |
| ·锅炉燃烧过程理论建模 | 第23-28页 |
| ·本章小节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于阶跃响应的建模方法研究 | 第31-42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阶跃响应建模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 ·阶跃响应法试验要求 | 第32-33页 |
| ·“两点法”计算近似传递函数 | 第33-34页 |
| ·曲线拟合法对近似传递函数修正 | 第34-35页 |
| ·曲线拟合准则函数 | 第35-36页 |
| ·工业锅炉燃烧特性的阶跃响应建模 | 第36-39页 |
| ·阶跃输入信号的选取 | 第36-37页 |
| ·“两点法”建模 | 第37页 |
| ·曲线拟合法修正 | 第37-38页 |
| ·蒸汽温度建模结果 | 第38-39页 |
| ·结果分析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基于伪随机信号的建模方法研究 | 第42-72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二位式伪随机信号的设计 | 第42-50页 |
| ·PRBS信号序列的参数设定 | 第43-47页 |
| ·PRBS信号序列的生成 | 第47-49页 |
| ·PRBS信号序列的修正 | 第49页 |
| ·现场实测PRBS信号序列 | 第49-50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50-56页 |
| ·数据重采样 | 第51-52页 |
| ·数据零均值化 | 第52-55页 |
| ·数据高低频滤波 | 第55-56页 |
| ·系统建模算法及实现 | 第56-64页 |
|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 | 第56-59页 |
| ·ARMAX()函数实现ARMAX模型辨识 | 第59-61页 |
| ·ARX()函数实现ARX模型辨识 | 第61-62页 |
| ·IV4()函数实现ARX模型辨识 | 第62-64页 |
| ·ARMAX()、ARX()和IV4()建模方法比较 | 第64页 |
| ·模型定阶 | 第64-66页 |
| ·模型验证 | 第66-67页 |
| ·模型验证基本方法 | 第66页 |
| ·本文模型验证方法 | 第66-67页 |
| ·工业锅炉建模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 ·课题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