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联合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5-25页 |
·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 | 第15-22页 |
·并购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并购动因理论 | 第16-20页 |
·并购绩效理论 | 第20-21页 |
·并购风险研究 | 第21页 |
·关于房地产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关于“新木桶理论”的研究 | 第22页 |
·关于规模经济的研究 | 第22-23页 |
·规模经济理论的内容 | 第22-23页 |
·房地产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和专业化的研究 | 第23页 |
·关于联合开发模式的研究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5-27页 |
·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 | 第25-26页 |
·影响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26页 |
·影响因素产生的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 第27-29页 |
·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单一融资格局 | 第28页 |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日趋活跃 | 第28-29页 |
·房地产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 | 第29页 |
·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之一—联合开发 | 第29-31页 |
第4章 联合开发的模式及条件 | 第31-36页 |
·联合开发的定义 | 第31页 |
·联合开发的主体 | 第31页 |
·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第31页 |
·联合开发的实现形式 | 第31-33页 |
·按照操作形式分类 | 第31-33页 |
·按照组织形式分类 | 第33页 |
·联合开发的实现条件 | 第33-36页 |
·可以获得规模性收益 | 第34页 |
·可以获得资源互补收益 | 第34-35页 |
·可以获得风险控制收益 | 第35-36页 |
第5章 联合开发模式的运作 | 第36-63页 |
·联合开发运作的区域形式 | 第36-38页 |
·区域内联合 | 第36-37页 |
·跨区域联合 | 第37-38页 |
·联合开发运作的组织形式 | 第38-46页 |
·企业集团 | 第38-44页 |
·契约式战略联盟 | 第44-46页 |
·联合开发运作的操作形式 | 第46-63页 |
·并购 | 第46-53页 |
·动态联盟 | 第53-63页 |
第6章 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的选择 | 第63-69页 |
·基于房地产企业资源的选择 | 第63-64页 |
·房地产企业的资源构成 | 第63-64页 |
·基于企业资源联合开发的原则 | 第64页 |
·基于企业能力联合开发模式的选择 | 第64-67页 |
·房地产企业的能力构成 | 第64-66页 |
·基于企业能力联合开发的原则 | 第66-67页 |
·基于目标和战略联合开发模式的选择 | 第67-69页 |
第7章 联合开发模式的实证研究—定量博弈分析 | 第69-74页 |
·合作与不合作的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实例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结论 | 第72-7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
己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