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附: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方案的思考和拟定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缩略词表 | 第6-8页 |
| 1.概述 | 第8-12页 |
| ·经前期综合征(PMS)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 第8-9页 |
| ·PMS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9-10页 |
| ·患病率 | 第9-10页 |
| ·症状分布 | 第10页 |
| ·PMS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 | 第10-12页 |
| 2..PMS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 ·PMS的病因进展 | 第12-16页 |
| ·精神和社会的因素 | 第12-13页 |
| ·卵巢激素学说 | 第13-14页 |
| ·脑神经递质因子 | 第14-15页 |
| ·5-羟色胺 | 第14-15页 |
| ·阿片肽和单胺类 | 第15页 |
| ·前列腺素 | 第15-16页 |
| ·维生素B_6缺乏 | 第16页 |
| ·其他 | 第16页 |
| ·PMS西医治疗现状 | 第16-22页 |
| ·支持治疗 | 第16-17页 |
| ·药物 | 第17-22页 |
| ·性激素 | 第17-18页 |
| ·孕酮 | 第17-18页 |
| ·口服避孕药 | 第18页 |
| ·达那唑 | 第18页 |
|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增效剂 | 第18-19页 |
| ·抗抑郁剂 | 第19-20页 |
| ·抗焦虑剂 | 第20页 |
| ·前列腺素抑制剂 | 第20页 |
| ·溴隐亭 | 第20-21页 |
| ·安体舒通 | 第21页 |
| ·手术治疗 | 第21-22页 |
| 3.PMS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第22-36页 |
| ·中医对PMS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22-24页 |
| ·PMS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24-31页 |
| ·辨证分型论治 | 第24-25页 |
| ·基本方加减治疗 | 第25-26页 |
| ·中药周期疗法 | 第26页 |
| ·中成药治疗 | 第26-27页 |
| ·植物药研究 | 第27-28页 |
| ·中医外治法 | 第28-31页 |
| ·针灸耳穴治疗 | 第28-29页 |
| ·穴位注射、埋线 | 第29-30页 |
| ·按摩治疗 | 第30页 |
| ·音乐疗法 | 第30-31页 |
| ·综合治疗 | 第31页 |
| ·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第31-32页 |
| ·PMS亚型与E2、P的关系 | 第31-32页 |
| ·PMS亚型与CA、NA、Ad的关系 | 第32页 |
| ·经前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 第32-36页 |
| ·PMS肝气逆证造模的相关问题 | 第32-35页 |
| ·猕猴模拟PMS肝气逆证造模的可行性 | 第33页 |
| ·PMS肝气逆证模型的行为变化研究 | 第33-34页 |
| ·PMS肝气逆证模型的神经递质与激素水平的研究 | 第34页 |
| ·PMS肝气逆证与5—HT1A受体基因表达的关系 | 第34-35页 |
| ·PMS肝气郁证的造模及评价指标 | 第35页 |
| ·药理研究 | 第35-36页 |
| 4.导师应用中医药治疗PMS的临床经验与思路 | 第36-37页 |
| ·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6页 |
| ·治疗本病的经验与思路 | 第36-37页 |
| 5.PM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7-40页 |
| 6.附: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方案的思考和拟定 | 第40-54页 |
| ·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的概况 | 第40-41页 |
| ·经前期综合征的诊疗方案 | 第4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附: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