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6页 |
1 导论 | 第16-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22页 |
·农业用水短缺—如何节水和用水? | 第16-17页 |
·粮食安全保障—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 第17-19页 |
·水利工程老化—谁来投资?谁来管理? | 第19-20页 |
·农村税费改革—投劳不足,农村水利怎么建? | 第20-22页 |
·理论研究不足—如何补充与完善?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第23-24页 |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内涵及特征 | 第23-24页 |
·研究范围 | 第24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的关键问题、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30-32页 |
·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不足之处 | 第31-32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32-54页 |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理论基础 | 第32-44页 |
·公共产品外部性理论 | 第32-36页 |
·集体行动的一般理论 | 第36-39页 |
·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 | 第39-42页 |
·效率经济学理论 | 第42-44页 |
·文献综述 | 第44-54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44-48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48-51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51-54页 |
3 中国及浙江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状况 | 第54-77页 |
·中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历程 | 第54-56页 |
·浙江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 第56-68页 |
·工程基本情况 | 第57-60页 |
·工程发展特点 | 第60-64页 |
·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4-68页 |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模式 | 第68-76页 |
·参与式管理的主要模式 | 第68-74页 |
·参与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4 台湾、日本和韩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实践及启示 | 第77-97页 |
·中国台湾管理实践及启示 | 第77-84页 |
·基本情况 | 第77-78页 |
·管理现状 | 第78页 |
·“农田水利会”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 第78-83页 |
·启示 | 第83-84页 |
·日本管理实践及启示 | 第84-91页 |
·基本情况 | 第84页 |
·管理现状 | 第84-85页 |
·“土地改良区”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 第85-90页 |
·启示 | 第90-91页 |
·韩国管理实践及启示 | 第91-95页 |
·基本情况 | 第91-92页 |
·管理现状 | 第92-93页 |
·“农业基层公社”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 第93-94页 |
·启示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5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激励机制: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 第97-121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98-102页 |
·参与式管理的内涵 | 第98-99页 |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参与式管理 | 第99-100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参与式管理 | 第100-102页 |
·参与式管理激励机制的理论模型 | 第102-110页 |
·管理方式的分解 | 第103页 |
·管理系统的构成 | 第103-105页 |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105-106页 |
·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 第106-110页 |
·农户参与式管理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110-119页 |
·样本与调查设计 | 第110-111页 |
·问卷设计与虚拟变量的赋值 | 第111-112页 |
·指标选用与统计性描述 | 第112-116页 |
·模型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116-118页 |
·结论及启示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6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农户参与行为: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第121-143页 |
·引言 | 第121页 |
·农户的基本假定 | 第121-126页 |
·“经济人 | 第122-123页 |
·有限理性与农户理性 | 第123-124页 |
·机会主义倾向 | 第124-125页 |
·需求多样性和层次性 | 第125页 |
·风险规避者 | 第125-126页 |
·农户参与态度、意愿和行为取向:对现状的统计分析 | 第126-131页 |
·参与态度 | 第126-128页 |
·参与程度和参与意愿 | 第128-129页 |
·参与意愿和行为取向 | 第129-131页 |
·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 第131-141页 |
·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理论假设 | 第131-133页 |
·模型选择及变量说明 | 第133-134页 |
·数据来源与分析 | 第134-137页 |
·模型结果及其解释 | 第137-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7 参与式管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143-174页 |
·引言 | 第143页 |
·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 | 第143-152页 |
·技术效率理论与量化方法 | 第143-146页 |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理论 | 第146-148页 |
·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 第148-152页 |
·影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效率的理论假设 | 第152-158页 |
·工程产权性质 | 第153页 |
·区域经济水平 | 第153-154页 |
·工程规模 | 第154-155页 |
·管理模式 | 第155-156页 |
·水费机制 | 第156-157页 |
·农户参与程度 | 第157-158页 |
·模型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58-166页 |
·模型的选取 | 第158-165页 |
·数据来源 | 第165-166页 |
·工程管理技术效率水平的实证量化 | 第166-171页 |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估计结果 | 第166-168页 |
·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差异分析 | 第168-171页 |
·技术效率损失的成因分析 | 第171-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8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案例研究 | 第174-208页 |
·经济发达山区的个案研究一:以诸暨“水利会”为例 | 第176-183页 |
·基本情况 | 第176页 |
·管理现状 | 第176-181页 |
·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 第181-183页 |
·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183页 |
·经济发达山区的个案研究二:以嵊州“用水者协会”为例 | 第183-192页 |
·基本情况 | 第184页 |
·管理现状 | 第184-187页 |
·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 第187-190页 |
·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190-192页 |
·经济发达平原的个案研究:以平湖“民营化承包”为例 | 第192-196页 |
·基本情况 | 第192页 |
·管理现状 | 第192-195页 |
·管理模式分析与评价 | 第195-196页 |
·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196页 |
·经济欠发达平原的个案研究:以温岭“土地规模化园区”为例 | 第196-201页 |
·基本情况 | 第196-197页 |
·管理现状 | 第197-199页 |
·管理模式分析与评价 | 第199-200页 |
·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200-201页 |
·经济欠发达山区的个案研究:以丽水“水业合作社”为例 | 第201-205页 |
·基本情况 | 第201-202页 |
·管理现状 | 第202页 |
·管理模式分析与评价 | 第202-205页 |
·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205页 |
·本章小结 | 第205-208页 |
9 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208-212页 |
·主要结论 | 第208-209页 |
·政策启示 | 第209-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28页 |
附录 | 第228-240页 |
附录1 2004年调查样本村(灌区)基本情况 | 第228-229页 |
附录2 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框架 | 第229-231页 |
附录3 农户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意愿调查问卷 | 第231-236页 |
附录4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模式研究调研提纲 | 第236-2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240-242页 |
致谢 | 第2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