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红外成像技术 | 第10-15页 |
·红外成像概述 | 第10-12页 |
·红外成像发展历史 | 第12-15页 |
·红外成像系统 | 第15-19页 |
·红外探测器 | 第15-17页 |
·红外成像系统组成与分类 | 第17-18页 |
·系统性能度量 | 第18-19页 |
·红外成像仿真 | 第19-29页 |
·原理与分类 | 第20-21页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组织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建筑物场景的红外成像仿真 | 第32-54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建筑物的红外仿真热模型 | 第33-39页 |
·传热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控制方程 | 第35页 |
·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温度场求解 | 第36-39页 |
·基于图像的红外纹理生成 | 第39-46页 |
·生成方法分类 | 第40页 |
·可见光图像分割 | 第40-43页 |
·建立红外材质库 | 第43-44页 |
·红外纹理生成 | 第44-46页 |
·建筑物场景的红外真实感绘制 | 第46-52页 |
·红外辐射及其探测 | 第47-48页 |
·基于遮挡区间的红外阴影生成 | 第48-51页 |
·阴影绘制的主要算法 | 第48-49页 |
·红外阴影的绘制算法 | 第49-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桥梁与水面场景的红外成像仿真 | 第54-76页 |
·引言 | 第54-56页 |
·桥梁的红外成像仿真 | 第56-65页 |
·简化模型 | 第56-57页 |
·控制方程与定值条件 | 第57-58页 |
·边界条件 | 第58-59页 |
·运行车辆的影响 | 第59-61页 |
·温度场求解 | 第61-62页 |
·绘制红外图像 | 第62-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水面的红外真实感成像 | 第65-74页 |
·水面的几何建模 | 第66-68页 |
·水面的温度模拟 | 第68-70页 |
·水面的红外辐射 | 第70-71页 |
·水面场景的红外真实感绘制 | 第71-73页 |
·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考虑大气传输和成像系统效应的铁道场景红外成像仿真 | 第76-98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铁道的红外仿真模型 | 第77-84页 |
·钢轨的发射率 | 第78-80页 |
·铁道的热模型 | 第80-81页 |
·高动态范围的显示 | 第81-8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3-84页 |
·大气传输的效果模拟 | 第84-91页 |
·大气传输软件简介 | 第85-86页 |
·大气传输的物理基础 | 第86-87页 |
·大气传输的效果模拟 | 第87-89页 |
·基于预计算的衰减模拟 | 第87-88页 |
·基于 MTF的模糊效应 | 第88-89页 |
·实验结果 | 第89-91页 |
·红外成像系统效应模拟 | 第91-95页 |
·光学系统效应 | 第92-93页 |
·探测器效应 | 第93-94页 |
·实验结果 | 第94-95页 |
·小结 | 第95-9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8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