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42页 |
第一章 乳酸杆菌的益生素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26页 |
1 乳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6页 |
2 乳酸杆菌的益生素作用及其机理 | 第16-19页 |
·与病原体的生物拮抗作用 | 第16-17页 |
·与粘膜系统共建生理屏障,减少病原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 | 第16-17页 |
·对病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 | 第17页 |
·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生态环境 | 第17-18页 |
·免疫刺激作用 | 第18-19页 |
·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 | 第19页 |
3 乳酸杆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 第19页 |
·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第19-20页 |
4 小结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第二章 乳酸杆菌S-层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 | 第26-42页 |
1 乳酸杆菌S-层蛋白的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2 乳酸杆菌S-层蛋白基因 | 第27页 |
3 S-层蛋白基因在乳酸杆菌内的表达和调控 | 第27-29页 |
·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 第28页 |
·mRNA的稳定性 | 第28页 |
·S-层蛋白在乳酸杆菌内的表达 | 第28-29页 |
4 乳酸杆菌S-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第29-32页 |
·二级结构 | 第30页 |
·自我组装 | 第30-31页 |
·对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作用 | 第31-32页 |
·在细菌外膜上的锚定作用 | 第32页 |
5 乳酸杆菌S-层蛋白功能域的应用 | 第32-34页 |
·异源蛋白质的高效表达或分泌表达 | 第33页 |
·表面展示异源蛋白质和多肽 | 第33-34页 |
6 小结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42-116页 |
第一章 卷曲乳酸杆菌ZJ001分离株鉴定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 第43-5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7页 |
·菌株、细胞、质粒和引物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45页 |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45页 |
·乳酸杆菌的体外生长试验 | 第45-46页 |
·对强酸和胆盐的抵抗力 | 第46页 |
·产酸能力和对病原菌体外生长的拮抗作用 | 第46页 |
·自身凝集 | 第46页 |
·对绵羊和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 第46页 |
·对HeLa细胞的粘附力 | 第46-47页 |
·对病原菌粘附的竞争抑制作用 | 第47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7-53页 |
·乳酸杆菌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7-48页 |
·体外生长特性 | 第48页 |
·对酸和胆盐的抵抗力 | 第48-50页 |
·产酸能力及对病原菌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50页 |
·自身凝集和血凝活性分析 | 第50-52页 |
·对HeLa细胞的粘附力及对病原菌粘附的竞争抑制作用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二章 卷曲乳酸杆菌ZJ001的S-层蛋白及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作用 | 第58-7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2页 |
·菌株和细胞 | 第59页 |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乳酸杆菌表面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第59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 S-层蛋白的提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59-60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 S-层蛋白在不同培养时间的表达 | 第60页 |
·体外连续传代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 S-层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0页 |
·LiCl处理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体外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60页 |
·LiCl处理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自身凝集、血凝活性和粘附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抗S-层蛋白抗体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61页 |
·LiCl处理对乳酸杆菌拮抗病原菌粘附HeLa细胞的影响 | 第61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 S-层蛋白对病原菌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乳酸杆菌S-层蛋白的SDS-PAGE检测 | 第62页 |
·培养时间和体外连续传代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 S-层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63页 |
·S-层蛋白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S-层蛋白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自身凝集和血凝活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S-层蛋白对卷曲乳酸杆菌ZJ001粘附力的重要性 | 第65-66页 |
·LiCl处理对乳酸杆菌拮抗病原菌粘附HeLa细胞的的影响 | 第66-67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 S-层蛋白对病原菌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67-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第三章 卷曲乳酸杆菌ZJ001株S-层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自身组装和粘附功能研究 | 第75-9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6-79页 |
·菌株、质粒、细胞和引物 | 第76页 |
·主要试剂 | 第76-77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株S-层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77-78页 |
·RT-PCR分析slpA和slpB基因在卷曲乳酸杆菌ZJ001内的转录 | 第78页 |
·slpA和slpB多肽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 | 第78页 |
·抗slpA和slpB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78页 |
·Western blot | 第78-79页 |
·间接ELISA | 第79页 |
·电镜观察slpA和slpB蛋白的体外结晶形成 | 第79页 |
·HeLa细胞对固定S-蛋白的粘附作用 | 第79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79-87页 |
·S-层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第79-81页 |
·S-层蛋白基因在卷曲乳酸乳酸杆菌ZJ001内的转录 | 第81-83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表面S-层蛋白slpA | 第83页 |
·slpA和slpB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 | 第83-84页 |
·S-层蛋白的体外自身组装 | 第84-85页 |
·S-层蛋白对HeLa细胞的粘附作用 | 第85-87页 |
3 讨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第四章 卷曲乳酸杆菌ZJ001株S-层蛋白基因簇分析 | 第93-10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4-96页 |
·细菌和引物 | 第94-95页 |
·主要试剂 | 第95页 |
·卷曲乳酸杆菌ZJ001株slp片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95页 |
·PCR检测slpA和slpB基因位置互颠的可能性 | 第95页 |
·培养条件对slpA和slpB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 | 第95-9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0页 |
·slp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96-97页 |
·需氧和厌氧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形态 | 第97页 |
·slpA和slpB基因位置的互颠 | 第97-98页 |
·在需氧和厌氧环境中,S-层蛋白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 第98-100页 |
3 讨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卷曲乳酸杆菌ZJ001株slpA蛋白的粘附和膜锚定结构域分析 | 第104-1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5-107页 |
·细菌、质粒、细胞和引物 | 第105页 |
·主要试剂 | 第105-106页 |
·卷曲乳酸杆菌slpA蛋白SAN和SAC结构域的序列分析 | 第106页 |
·slpA蛋白两个结构域与eGFP在大肠杆菌内的融合表达和纯化 | 第106页 |
·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的粘附作用 | 第106页 |
·融合蛋白的膜锚定作用 | 第106-107页 |
·eGFP-SAC对其他乳酸杆菌分离株的锚定作用 | 第107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07-111页 |
·SAN和SAC的序列分析 | 第107-108页 |
·SAN和SAC与eGFP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 第108-109页 |
·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的粘附作用 | 第109-110页 |
·融合蛋白对乳酸杆菌的膜锚定作用 | 第110-111页 |
3 讨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一 结论 | 第116页 |
二 展望 | 第116-118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发表或已投稿的学术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