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地貌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技术流程 | 第21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基础数据 | 第22-3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6页 |
·研究基础数据 | 第26-31页 |
·遥感数据 | 第26-29页 |
·辅助资料数据 | 第29-31页 |
·辅助资料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数据内业预处理 | 第31页 |
·数学基础 | 第31页 |
·辅助资料数据的处理 | 第31-33页 |
3 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方法研究 | 第33-68页 |
·概述 | 第33-34页 |
·遥感资料的制图应用 | 第34-38页 |
·航天遥感制图 | 第34-35页 |
·航空遥感制图 | 第35-36页 |
·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 | 第36-38页 |
·正射影像的基本原理 | 第38-40页 |
·正射影像制作方法研究 | 第40-57页 |
·遥感图像处理 | 第40-42页 |
·地面控制点的采集 | 第42-47页 |
·空三加密及质量控制 | 第47-53页 |
·概述 | 第47-48页 |
·空三加密 | 第48-53页 |
·质量控制 | 第53页 |
·DEM 编辑方法 | 第53-55页 |
·DOM 制作 | 第55-57页 |
·质量评定 | 第57-67页 |
·平面精度的检测 | 第58-64页 |
·高程精度的检测 | 第64-67页 |
·DOM 信息管理 | 第67-68页 |
4 正地貌遥感影像的研制 | 第68-74页 |
·制作的机理 | 第68-69页 |
·制作的关键技术 | 第69-71页 |
·正地貌因子的生成 | 第69页 |
·多光谱保真融合方法 | 第69-71页 |
·制作的技术流程 | 第71-72页 |
·应用分析 | 第72-74页 |
·正地貌影像的特点 | 第72页 |
·正地貌影像的应用分析 | 第72-74页 |
5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 第74-86页 |
·概述 | 第74-75页 |
·变化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 | 第75-79页 |
·变化信息发现 | 第75-76页 |
·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 第76页 |
·后处理 | 第76-77页 |
·基于GIS 的信息提取 | 第77-78页 |
·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 | 第78-79页 |
·提高图像分类精度的方法研究 | 第79-83页 |
·传统方法的改进 | 第79页 |
·分层分区 | 第79-80页 |
·图像空间信息的分类 | 第80-81页 |
·多源辅助数据综合分类 | 第81-83页 |
·辅助数据的类型 | 第81-82页 |
·传统统计方法 | 第82页 |
·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 第82-83页 |
·基于规则的遥感图像解译系统 | 第83-85页 |
·规则表示 | 第83-84页 |
·硬分类和软分类 | 第84页 |
·推理过程 | 第84-85页 |
·变化信息提取的技术流程 | 第85-86页 |
6 正地貌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 第86-125页 |
·概述 | 第86-87页 |
·技术路线 | 第87-93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93-95页 |
·DOM 制作 | 第95-98页 |
·影像纠正 | 第97页 |
·影像配准 | 第97页 |
·影像融合 | 第97-98页 |
·变化信息提取 | 第98-110页 |
·城市年度变化信息提取 | 第98-106页 |
·开发区监测信息提取 | 第106-110页 |
·实地调查 | 第110-112页 |
·变化监测后处理 | 第112-116页 |
·城市年度变化监测后处理 | 第112-114页 |
·开发区变化监测后处理 | 第114-116页 |
·精度评价 | 第116-125页 |
·正射遥感影像图精度 | 第116-121页 |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精度 | 第121-125页 |
·误差类型 | 第121-122页 |
·精度评定 | 第122-125页 |
7 结论 | 第125-130页 |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25-128页 |
·存在问题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个人简介 | 第138-139页 |
导师简介 | 第139-141页 |
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科技项目情况 | 第141-142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2-143页 |
博士期间获得的奖项 | 第143-144页 |
致 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