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前言第1-10页
第一章 群体诉讼制度的概述第10-18页
 一、群体诉讼制度的概念及特点第10-13页
  (一) 人数众多性第10-11页
  (二) 利益相同性第11-12页
  (三) “群体”拟制性第12页
  (四) 判决效力扩张性第12-13页
 二、群体诉讼制度的现实需要因素第13-15页
  (一) 群体性侵权案件的大量出现第13-14页
  (二) 群体利益和权利意识的成熟与活跃第14页
  (三) 司法功能的扩大第14-15页
 三、群体诉讼制度的价值追求第15-18页
  (一) 公正原则第15-16页
  (二) 效益原则第16-17页
  (三) 公益原则第17-18页
第二章 外国不同类型的群体诉讼制度的考察、评价及启示第18-32页
 一、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第18-24页
  (一) 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8-20页
  (二) 集团诉讼的法律规则第20-21页
  (三) 近些年集团诉讼的发展第21-23页
  (四) 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启示第23-24页
 二、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第24-29页
  (一) 团体诉讼的概念与法律特征第24-26页
  (二) 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的比较第26-27页
  (三) 团体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第27-29页
 三、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第29-32页
  (一) 选定当事人的概念及法律要件第29-30页
  (二) 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分析第32-39页
 一、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第32-33页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第33-36页
  (一)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第33-35页
  (二)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构成要件第35-36页
 三、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第36-39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设想第39-47页
 一、确立我国完善群体诉讼制度的原则第39-41页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第41-44页
  (一) 增设提起不作为之诉的便利条件第41-42页
  (二) 明确和具体诉讼代表人的诉讼条件第42页
  (三) 赋予诉讼代表人的实体处分权第42-43页
  (四) 加强法院的职权,建立对代表人的监督制约机制第43-44页
  (五) 增加程序上诉权的规定第44页
 三、引进团体诉讼制度第44-46页
 四、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群体纠纷解决机制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书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功效和依从行为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偃麦草属植物光合特性及其抗旱性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