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 第1-10页 |
| 一 选题确立 | 第7-8页 |
| 二 相关研究回顾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晚年抽象画风 | 第10-18页 |
| 一 废旧物上的绘画 | 第10-15页 |
| 二 “中国的抽象表现主义” | 第15-16页 |
| 三 超越时代发展的特殊性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学养与晚年画风的形成 | 第18-22页 |
| 第三章 寻找缺失的早期风格 | 第22-31页 |
| 一 南洋七年 | 第22-24页 |
| 二 青萍画集 | 第24-28页 |
| 三 “新写实派”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从新写实走向抽象表现主义 | 第31-36页 |
| 一 从“外观”到“内省” | 第32-33页 |
| 二 “色彩与风景”早晚期共有的母题 | 第33-34页 |
| 三 社会因素下的风格嬗变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8页 |
| 附图 | 第38-43页 |
| 附录 | 第43-64页 |
| 一 李青萍年表 | 第43-46页 |
| 二 徐悲鸿序青萍画集 | 第46-47页 |
| 三 陈济谋序青萍画集 | 第47-48页 |
| 四 姚楚英序青萍画集 | 第48-49页 |
| 五 画家自序青萍画集 | 第49-51页 |
| 六 李青萍40年代展览简表 | 第51-53页 |
| 七 20世纪活跃于新马的两校毕业生简表 | 第53-55页 |
| 八 《中央日报》1946年10月2日载《李青萍新写实派画展》影印件 | 第55-56页 |
| 九 《星岛日报》1948年8月28日载李青萍画展新闻影印件 | 第56-57页 |
| 十 本文图录 | 第57-59页 |
| 十一 参考资料 | 第59-62页 |
| 十二 关于几个有争议的细节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